梁鼓吹曲 于穆

梁鼓吹曲 于穆朗读

《梁鼓吹曲 于穆》是一首南北朝时期的诗词,作者是沈约。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梁鼓吹曲 于穆》
朝代:南北朝
作者:沈约

于穆君臣。君臣和以肃。关王道。定天保。乐均灵囿。宴同在镐。前庭悬鼓钟。左右列笙镛。缨佩俯仰。有则修礼容。翔振鹭。骋羣龙。隆周何足拟。远与唐比踪。

译文:
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君主和臣子们相互和谐相处。关山上的王者之道定下天命的保护。乐声在灵动的园林中传出,大家一同在镐京共享欢宴。宫殿前悬挂着鼓钟,左右排列着笙镛。佩戴的缨带上下翻飞,有规矩地修饰着仪态。鹭鸟翱翔,群龙奔腾。盛世如周时那样无法比拟,远远超越了唐朝的痕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南北朝时期的盛世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繁荣昌盛的向往和赞美。诗中以巧妙的形象描写和对比手法,展现了君臣和谐、社稷安定、乐园欢宴的场景。

首先,诗中提到的“关王道”和“定天保”指的是君主以王者之道来确立国家的安定和保护。这体现了作者对于君主的赞美和对国家稳定的渴望。

诗中的“乐均灵囿”和“宴同在镐”描绘了盛世的欢乐景象。乐声在灵动的园林中回荡,君臣们在京城镐京共享盛宴,展示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接下来,诗中描绘了宫廷的庄严和仪态。前庭悬挂鼓钟,左右排列笙镛,缨佩上下翻飞,有规矩地修饰着仪容。这些描写展示了宫廷的庄严肃穆,以及君臣们对于礼仪和仪态的重视。

最后,诗中的“翔振鹭”和“骋羣龙”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昌盛,隆周指的是周朝的盛世,表达了作者认为当时的盛世已经超越了历史上的伟大时代,远远超越了唐朝时期的辉煌。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于盛世景象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繁荣和君臣和谐的向往,展现了南北朝时期的盛世氛围和社稷安定的景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沈约朗读
()

猜你喜欢

丹符躬拜御前除,试稿犹存棘栫余。宣圣殿高瞻衮黼,诸生班整肃襟裾。

华堂击鼓公厨熟,彩鹢垂帘海味腴。为语睢州刘博士,老年易学定何如。

()
谁复知予懒是真,平生自信解甘贫。
苦无名位高今世,为有烟霞伴此身。
长掩柴荆避寒暑,犹将谈风对风尘。
只今那得王摩诘,状取江湖太古民。
()
高阁对横塘。
新燕年光。
柳花残梦隔潇湘。
绿浦归帆看不见,还是斜阳。
()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同是金陵客,君归我不归。江头一延颈,悔杀是朝衣。

()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

()
秦皇昔上上霄峰,正恐行行憩此松。
莫道大夫惟爵五,误恩疑更有加封。
()
三尺龙泉剑,匣里无人见。
一张落雁弓,百支金花箭。
为国竭忠贞,苦处曾征战。
先望立功勋,后见君王面。
()
方坐爱蠲洁,俯窥为回萦。
汲汲雨露泽,悠悠江海情。
引之灌蔬圃,亦足发光晶。
陶然未须去,于焉潜我名。
()
玉纤间捻花间集。
赤阑干对芭蕉立。
薤叶晚生凉。
竹阻移小床。
()
云母映溪水,溪流知几春。
深藏武陵客,时过洞庭人。
白发惭皎镜,清光媚奫沦。
寥寥古松下,岁晚挂头巾。
()
上林辇路草青青,谁向凭高识圣情?
谩展东封图昼看,不如醲酒乱平生。
()

甲子流年五十三,行藏东北又西南。太平世界生来幸,淡泊田园分且甘。

纱帽不曾嫌白发,锦衣偏觉胜青衫。何时共把陶潜菊,弟劝兄酬酒正酣。

()

秋光最是添愁绪。一霎风吹一霎雨。啼螀唧唧到天明,万叠相思无觅处。

相思凭著谁人诉。征雁刚来天际语。那人未有一行书,梦里今宵亲自去。

()

郎官远寄一枝春,写得冰花个个真。黄鹤山房明月夜,暗香疏影属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