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宁无志。宋代。邵雍。少日治文章,亦曾观国光。山林虽不返,畎亩未尝忘。麋鹿宁无志,鹓鸿自有行。还知今日事,大故索思量。
《代书答朝中旧友》是宋代文学家邵雍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少日治文章,
亦曾观国光。
山林虽不返,
畎亩未尝忘。
麋鹿宁无志,
鹓鸿自有行。
还知今日事,
大故索思量。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邵雍对自己曾经的辉煌时刻和仕途的思考。他在年轻时以文才出众而备受赞誉,也曾担任过重要的政府职位,目睹国家的兴盛。然而,他现在已经远离政治舞台,生活在山林之间。虽然他不再追求权势和地位,但他对过去的岁月和自己的乡土依然怀念。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的个人感慨和心境。首两句表达了作者年轻时治学文章的成就和他曾目睹国家的光辉时刻。接着,他提到虽然他现在生活在山林之间,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家乡和农田。这里的山林和农田象征着他离开政治舞台后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他对乡土情怀的表达。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作者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态度。他说麋鹿(指他自己)宁愿没有雄心壮志,而鹓鸿(指他的朋友)则有自己的行动。这表明作者已经放下功名利禄,对物质追求不再热衷,而他的朋友仍然在追逐名利。
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对当下世事的思考。他说他仍然关注当下的事物,思考着重大的问题。这表明作者对社会和人生有着深刻的思考,他不仅关注个人的生活,也关注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现了邵雍对自己曾经的辉煌和现在的平淡生活的对比思考,以及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通过对山林、农田、麋鹿和鹓鸿等意象的运用,他表达了自己对返璞归真的向往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