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为语方离

出自宋代邵雍的《言语吟》,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uè wèi yǔ fāng lí,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一语便喜处,千言益怒时。
既因言语合,却为语方离
()
一语喜处益怒言语:(名)说的话:他的这番~很能打动人。

《言语吟》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语便喜处,千言益怒时。
既因言语合,却为语方离。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言语的两面性和它们在人际交流中的影响。作者通过对比来展示了言语的不同效果和结果。首句说到一句话可以带来喜悦的情绪,而后半句则说明千言万语可能会引发怒火。接下来的两句强调了言语的重要性和它们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影响。当言语相互合拢、融洽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增进。然而,一旦言语不和谐、离散,关系也会随之疏远。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言语的力量和影响力。它通过对比和转折来强调言语的双重性。一句话可以有积极的效果,带来喜悦和融洽,但一旦言语的使用不当或不合适,就可能引发怒火和分歧。这首诗词提醒人们要慎重选择自己的言辞,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

此外,诗词还着重强调了言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当双方的言辞相互配合、互相理解时,关系会更加紧密和融洽。然而,如果言辞不当,不合时宜,就可能导致关系的疏远和隔阂。

《言语吟》通过简单而深刻的描述,将人们对言语的运用所产生的影响传递给读者。它提醒人们在言语交流中要慎重选择言辞,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伤害,并呼吁人们在交流中保持理解和包容的态度,以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