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歇人自去。宋代。邵雍。世上多附炎,炎歇人自去。君子善处约,约久情自固。炎歇势不回,情固人不去。路人或如亲,亲人却如路。
《偶见吟》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邵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世上多附炎,炎歇人自去。
君子善处约,约久情自固。
炎歇势不回,情固人不去。
路人或如亲,亲人却如路。
诗意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世态人情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和触动。诗中的“炎”可以理解为热闹、繁忙的世俗之事,而“炎歇”则指炎热的事物逐渐消退。诗人观察到,人们常常会因为热门的事物而聚集,但随着热度的减退,人们也会离去。
在这种情况下,诗人提出了“君子善处约,约久情自固”的主张。这里的“约”指的是约定、规矩,诗人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善于与人约定,并且坚守这些约定。只有经过长期的约定和坚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才能够真正稳固。
诗词的后半部分讲述了一种现实的困境。当炎热的事物逐渐消退时,有些人会离去,但是真正的情感却能够保持不变。诗人用“炎歇势不回,情固人不去”来描述这种情况,意味着情感的坚固不会因为外部的变化而改变。然而,诗人也观察到,有时候路人对待我们就像亲人一样亲近,而亲人却对待我们就像过客一样冷漠。这种反差揭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变化性。
赏析:
《偶见吟》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个独立思考的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通过对炎热事物的观察,诗人抒发了对人们跟随热度离去的现象的不满。他提出了君子应该坚守约定、保持情感稳固的主张,表达了一种对于真诚、长久关系的追求。
诗人进一步指出,情感的坚固并非只取决于外部的形势,而是内心自身的选择和坚守。他通过描述路人与亲人之间的反差,揭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呼唤着人们应该珍惜真正对待我们的亲人和朋友。整首诗词意境流畅,寓意深刻,以简洁的语言传递了作者对于人际关系和情感固守的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深入思考的空间。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