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才业尤须惜。宋代。邵雍。世路如何若大东,相逢不待语言通,观君自比诸葛亮,顾我殊非黄石公。讲道污隆无巨细,语时兴替有初终。出人才业尤须惜,慎勿轻为四晋风。
《和邢和叔学士见别》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世路如何若大东,
相逢不待语言通,
观君自比诸葛亮,
顾我殊非黄石公。
讲道污隆无巨细,
语时兴替有初终。
出人才业尤须惜,
慎勿轻为四晋风。
诗意:
这首诗词是邵雍与邢和叔学士分别时的作品。诗人以诙谐的口吻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他们在世间行走的道路上,即使语言不通,也能相互理解和交流。诗人观察到友人自比诸葛亮(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而自己却与黄石公(传说中的懒散者)完全不同。他们交流时,讲究的道理琐碎无关紧要,言谈时兴会有起伏变化。对于进人才业,尤其需要珍惜和爱惜,不要轻易受到四晋地区的风气影响。
赏析:
这首诗词以轻松幽默的笔调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诗人以一种戏谑的方式,描述了两人相遇时即使语言不通也能心领神会的情景。他暗示自己的友人自比诸葛亮,而自己则以黄石公自嘲,以此突出两人性格的差异。诗人将言辞的重要性置于次要位置,强调了言辞的变幻无常和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最后,他提醒友人要珍惜自己的才华和事业,不受周围环境的干扰。
整首诗词以简练、明快的语言展现出宋代文人的风采。通过幽默的对比和戏谑的语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和处世的一些看法。这首诗词在艺术上注重意境的营造和言辞的押韵,展示了宋代文人的诗词才华和独特的表达风格。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