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司无用苦开陈。宋代。邵雍。生平不作皱眉事,天下应无切齿人。断送落花安用雨,装添旧物岂须春。幸逢尧舜为真主,且放巢由作外臣。六十病夫宜揣分,监司无用苦开陈。
《诏三下答乡下人起之意》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生平不作皱眉事,
天下应无切齿人。
断送落花安用雨,
装添旧物岂须春。
幸逢尧舜为真主,
且放巢由作外臣。
六十病夫宜揣分,
监司无用苦开陈。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邵雍对自己平淡而宁静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他认为自己一生都没有做过令人愤怒或悲伤的事情,因此天下应该没有因他而愤恨的人。他通过描绘落花被雨水冲刷的景象,表达了对短暂美好事物的无奈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他认为人们不需要依赖春天的到来来装饰或增添旧物的价值,而是应该珍惜当下的生活。
在最后几句中,邵雍提到了尧舜,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贤君。他表示自己很幸运地生活在一个由贤明的统治者领导的时代,而他自己则像尧舜时代的臣子一样,能够专心于自己的事业而不受约束。最后两句是对年过六旬的自己的思考,认为作为一个身体不好的病人,应该明智地掌握自己的分寸,不要过分干预或苦苦陈述。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身处境的领悟。作者通过对自己生平的回顾,对世事的反思,以及对逝去时光和价值观的思考,展现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在描绘落花被雨水冲刷的景象中,作者通过对短暂美好事物的感慨,传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生命短暂性的思考。他认为人们不应该过于依赖外在的装饰或物质来衡量事物的价值,而是应该从内心深处去感受和珍惜生活的美好。
通过对尧舜时代的臣子形象的描绘,作者表达了对贤明统治者的赞美和对和平稳定时代的向往。他认为自己能够像尧舜时代的外臣一样,专心于自己的事业而不受干扰,是一种幸运和宝贵的经历。
最后,作者对年过六旬的自己提出了一种自省和警示,认为在身体健康不好的情况下,应该懂得适度地掌握自己的分寸,不要过分干预或苦苦陈述。这种思考展示了智慧和成熟的一面。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个人境遇的领悟,展现了一种淡泊宁静、珍惜当下的生活态度。它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价值观和内心平静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