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诗美过连城

出自宋代邵雍的《寄和长安张强二机宜》,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èr gōng shī měi guò lián ché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二公诗美过连城,欲报才非{左衤右爾}正平。
本谓柏舟终不遇,却惊华衮重为荣。
岷峨雨后方知峭。
风月霜馀始见清。
前有古人称寡和,阳春白雪岂虚名。
()
柏舟,不遇,风月,人称,寡和,虚名

《寄和长安张强二机宜》是一首宋代邵雍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二公诗美过连城,
欲报才非左衤右爾正平。
本谓柏舟终不遇,
却惊华衮重为荣。
岷峨雨后方知峭。
风月霜馀始见清。
前有古人称寡和,
阳春白雪岂虚名。

诗意:
这首诗是邵雍寄给长安的张强和二机宜的作品。诗人称赞他们的诗才胜过了连城,表达了自己想要回报他们的才华,但却感到自己的才能不足。诗人本以为自己的才华像一艘漂浮的柏木船,永远无法与他们相遇,但却惊讶地发现华衮(指张强)重视自己,这使他感到荣幸。只有在岷山峻峭的山雨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其险峻之处;只有在风月之中,霜过之后,才能见到清澈。诗人提到过去有古人被称为"寡和",意味着他们的作品不多,但阳春白雪的美名却是实实在在的,不是虚幻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张强和二机宜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内心的自卑与羡慕之情。诗人以比喻的手法,将自己的才华喻为柏舟,暗示自己的才华渺小而不起眼。然而,当他得知张强重视自己的时候,感到意外而荣幸。通过描绘岷山的险峻和风月的美丽,诗人表达了对于真正才华的赞美和追求。最后,他提到了过去有古人被称为"寡和",暗示自己诗作不多,但阳春白雪的美名却是实实在在的,具有真正的价值。

整首诗意境清新,用意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比喻,诗人表达了对才华的渴望和对他人才华的赞美。诗中岷山的描绘和阳春白雪的比喻都具有象征意义,展示了诗人对于高尚艺术追求的态度。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给人以启迪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