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善浮沉。宋代。邵雍。乐静岂无病,好闲终有心。争如自得者,与世善浮沉。
《答和吴传正赞善二首》是宋代邵雍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乐静岂无病,好闲终有心。
争如自得者,与世善浮沉。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邵雍对于安静快乐和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的思考。诗人认为,乐得安静的人并非没有烦恼,而是在追求内心平静的过程中有所感悟。与其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诗人更推崇那些能够自得其乐、与世无争的人,因为他们能够超越世俗的浮沉。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乐静与好闲的思考,表达了邵雍对于内心平静和远离纷扰的追求。诗中的乐静指的是内心的宁静和满足,而好闲则是对于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人认为,追求内心的平静不是没有病痛和困扰,而是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能够保持一种宁静的心态。他认为那些能够自得其乐、不为外界所干扰的人更加可贵,因为他们能够超越世俗的浮沉,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邵雍对于内心平静和远离纷扰的追求。诗人倡导人们放下功名利禄的追求,寻找内心的宁静和满足。这种追求在宋代士人中颇为流行,被称为“闲适之道”或“隐逸之道”。通过这首诗词,邵雍表达了他对于这种生活态度的支持和赞同,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对于内心宁静和超脱尘世的思考。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