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壬子岁

出自宋代邵雍的《闻少华崩》,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ī níng rén zǐ suì,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熙宁壬子岁,少华忽然崩。
七社民俱死,九泉神不宁。
昔天无骇,旷古未之聆。
燮理阴阳者,如何略不惊。
()
九泉:(名)又叫黄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阴间:含笑~。[近]黄泉。[反]世间|人间。
不宁:不安定;不安宁。
无骇旷古:(形)空前;自古以来(都没有):~未闻。

《闻少华崩》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熙宁壬子岁,少华忽然崩。
七社民俱死,九泉神不宁。
昔天无骇,旷古未之聆。
燮理阴阳者,如何略不惊。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宋朝熙宁年间发生的一件重大事件——少华崩溃,以表达作者对这一事件的震惊和忧虑之情。少华是一个地名,可能代指某个重要的建筑或地标,而其倒塌象征着秩序的瓦解。诗中提到,七社民众同时丧生,九泉神灵也不安宁,显示出这次崩溃对整个社会和宇宙秩序的冲击。

赏析:
该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对一个具体事件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和秩序瓦解的担忧之情。首句熙宁壬子岁指的是具体的年份,熙宁是宋仁宗的年号,壬子年表示一个具体的年份。诗中用"少华忽然崩"来形容少华的倒塌,字句简短有力,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事件的突然性和震惊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七社民俱死,九泉神不宁"揭示了这次崩溃对人们的巨大冲击,社民指的是社会民众,七社表示全体民众,由于少华的倒塌,导致七社民众无一幸免。九泉神则指的是地下的神灵,他们也因此事件而不安宁,显示出这次崩溃对整个社会和宇宙秩序的冲击。

接下来的两句"昔天无骇,旷古未之聆"表达了作者对这次事件的特殊性和非同寻常之处。它们意味着这样的崩溃在古代从未有过,天地都没有预料到这一事件的发生。

最后一句"燮理阴阳者,如何略不惊"是作者自问自答,表达了对当时治理国家和平衡阴阳的官员的质疑。这句话意味着,既然治理阴阳的官员都无法预料到这个事件的发生,那么这次崩溃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和意外。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通过对一个具体事件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和秩序瓦解的忧虑和震惊之情。它展示了作者对社会秩序的关注,并对治理者的能力提出了质疑,与邵雍的学术思想和政治观点相契合。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