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身老复何忧。宋代。邵雍。太平身老复何忧,景爱家园自在游。几树绿杨阴乍合,数声幽鸟语方休。竹浸旧径高低迸,水满春渠左右流。借问主人何似乐,答云殊不异封侯。
这首诗词是宋代邵雍创作的《后图即事三首》之一。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太平身老复何忧,
景爱家园自在游。
几树绿杨阴乍合,
数声幽鸟语方休。
竹浸旧径高低迸,
水满春渠左右流。
借问主人何似乐,
答云殊不异封侯。
中文译文:
太平时代,人们年纪渐长又有何忧,
我喜爱这美景,自在地游玩在家园。
几棵绿杨树的阴影时而合拢,
几声幽鸟的鸣叫渐渐停息。
竹子沐浸在旧径上,高低起伏跳跃,
水满春渠,左右流淌。
我问主人,你觉得何等快乐,
他回答说,与封侯并无二致。
诗意:
这首诗词写的是一个太平时代的景象,以及诗人对这种宁静和美好生活的赞美。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家园中自由自在地游玩,欣赏着周围的景色。绿杨树的阴影时而合拢,幽鸟的鸣叫也渐渐安静下来,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诗人还描绘了竹子沐浸在旧径上,水满春渠左右流淌的景象,展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流动。最后,诗人询问主人,问他觉得何等快乐,主人回答说与成为封侯并无二致,表达了对这种宁静与满足生活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太平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家园中的景色,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描写,传达出宁静、和谐和自由的氛围。诗中的绿杨树、幽鸟、竹子和春渠等形象,构成了一个美好的自然画卷。最后的对话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他认为享受这样的生活与成为封侯并无二致,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满足和对心灵世界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太平时代的宁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和满足。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寓意深远的对话,诗人呈现了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给人一种宁静与满足的感受。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