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曾过眼。宋代。邵雍。万事入沉吟,其来味更深。虽然曾过眼,须是更经心。过眼未尽见,经心肯尽寻。尽寻能得见,方始是真金。
《演绎吟》是宋代哲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万事入沉吟,其来味更深。
虽然曾过眼,须是更经心。
过眼未尽见,经心肯尽寻。
尽寻能得见,方始是真金。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事物的思考和体悟。作者通过沉思和反思,认为只有经过深入思考和体验,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万事万物的真实本质,获得深刻的体验和领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首句"万事入沉吟,其来味更深"意味着作者将万事万物都融入到自己的思考之中,通过沉思和反思,感受到事物背后更深层的含义和价值。接着,作者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认为尽管一些事物曾经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但只有通过更加经心地思考,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真谛。
诗的后半部分进一步展开了作者的思考过程。"过眼未尽见,经心肯尽寻"表达了作者对于事物表面现象的不满足,他希望通过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索,能够发现更多事物的内在价值。"尽寻能得见,方始是真金"强调了通过深入思考和探索所获得的领悟是真正有价值和深刻的。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传递出深思熟虑和对真理的追求。作者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呼吁人们在面对事物时要保持思考的态度,去探索事物的本质和内在意义,而不仅仅满足于表面的现象。这种思考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在宋代的文化氛围中很有代表性,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