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陵风未替

出自宋代邵雍的《和李文思早秋五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ōng líng fēng wèi tì,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池畔拖垂柳,烂边笑晚花。
败荷倾弊盖,老桧露枯槎。
岁暮惊时态,年高惜物华。
东陵风未替,解忆故园瓜。
()
垂柳,枯槎,岁暮,时态,忆故园

《和李文思早秋五首》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池畔拖垂柳,
烂边笑晚花。
败荷倾弊盖,
老桧露枯槎。
岁暮惊时态,
年高惜物华。
东陵风未替,
解忆故园瓜。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早秋景色,并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年华逝去的感慨,以及对故园和青春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池塘旁的垂柳、盛开的花朵、凋谢的荷叶和枯槎(指树木的枯槁之状),展现了早秋的景象。垂柳在池塘边拖曳,花朵凋谢时还能笑出花来,荷叶凋零已倒下,老桧树因露水而显得更加干瘪。这些景物不仅传达了自然界的变化,也隐喻了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珍贵时光的珍视。岁暮时节,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惊讶,而年纪渐长的诗人更加珍惜逝去的美好时光。他还怀念故园的风景,东陵的风依然吹拂着,让他忆起了故园里的瓜果,这些回忆使他更加思念家乡和过去的日子。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年华逝去的感慨,以及对故园和青春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情感,诗人将自己的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珍视。这首诗词结构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人们对光阴易逝的感叹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