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我闲人更有么。宋代。邵雍。年老逢春春意多,波光谁染柳谁搓。池亭正好爱不彻,草木向荣情奈何。便把樽罍通意思,须防风雨害清和。千红万翠中间里,似我闲人更有么。
《年老逢春十三首》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年老逢春春意多,
波光谁染柳谁搓。
池亭正好爱不彻,
草木向荣情奈何。
便把樽罍通意思,
须防风雨害清和。
千红万翠中间里,
似我闲人更有么。
译文:
年事已高,迎接春天的心情多起来,
水波闪烁中不知是柳树在染色还是谁在编织。
池塘亭台恰好却无法彻底地爱慕,
草木欣欣向荣的情感又何处发泄。
就让酒杯传达我的思念,
必须防备风雨破坏了宁静和谐。
在千红万翠的景物之中,
似乎只有像我这样的闲人更加无所依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年老的诗人逢春所感受到的复杂情绪。诗人感叹年老之后对春天的渴望和感受更加强烈,但也意识到自己已无法像年轻时那样深深地陶醉其中。水面上波光闪烁,引发了诗人对柳树染色和编织的思考,这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生命的变幻和无常的反思。池塘亭台在春天的装点下更加美丽,但是诗人感叹其中的美景无法完全让他陶醉,因为他已经年老,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全情投入。
诗人通过诗句中的酒杯表达了自己无法表达的情感,希望通过酒杯传递自己的思念和心意。然而,诗人也警示人们要时刻警惕外界的风雨侵袭,不让这份宁静和谐被破坏。最后,诗人以千红万翠来形容春天的美景,但他认为在这美景之中,像他这样的闲人更加无依无靠,或许意味着他已经感受到了年老的孤独和无奈。
这首诗描绘了年老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表达了对逝去青春和无法再次回到过去的痛苦和无奈。诗人通过对春景的描绘,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变迁,以及时间对人的影响。整首诗既有对春天美景的称赞,又有对岁月流转的思索,展现了邵雍细腻而深沉的情感表达能力。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