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冷露下

出自宋代邵雍的《秋怀三十六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ǔ yè lěng lù xià,诗句平仄:仄仄仄仄仄。
良月满高楼,高楼仍中秋。
午夜冷露下,千里寒光流。
何人将此鉴,拂拭新磨休。
照破万古心,白尽万古头。
()
高楼,寒光,拂拭,万古

《秋怀三十六首》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良月满高楼,高楼仍中秋。
午夜冷露下,千里寒光流。
何人将此鉴,拂拭新磨休。
照破万古心,白尽万古头。

中文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满了高楼,高楼依然在中秋之夜矗立。
午夜时分,冷露滴落,寒光在千里间流淌。
有谁能够把这一切看得清楚,轻轻拂去新磨的尘埃。
照亮了万古的心灵,磨破了万古的头颅。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秋夜对月光和人生的思考。诗人站在高楼之上,目睹着明亮的月光洒满整个高楼,感受到秋天的氛围。夜深人静,冷露滴落,寒光在遥远的地方闪烁。诗人思考着有谁能够领悟这一切的真谛,却发现很难洞察其中的奥秘。他希望能够洗去眼前的浮尘,看清事物的本质。最后,他认为只有那些经历了无数岁月洗礼的心灵才能真正理解这一切,而那些经历了岁月沉淀的人则显得苍老。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秋夜的感慨和思考,通过对月光和人生的描绘,展现出深邃的哲理。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高楼和明亮的月光,营造出一种宏伟壮丽的景象。高楼象征着人类的力量和智慧,而明亮的月光则象征着秋夜的美丽和神秘。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交融和谐。

其次,诗中描绘的午夜冷露和千里寒光,给人一种寂静和凄凉的感觉。冷露和寒光是对夜晚清寒气息的描绘,同时也隐含着岁月的流转和世事的变迁。

接着,诗人反问“何人将此鉴”,表达出对人们对于世间事物真相的追问。他希望有人能够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摒弃浮躁和表面的虚华。

最后,诗人通过“照破万古心,白尽万古头”的表达,强调了洞察事物本质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那些经历了岁月沉淀和心灵洗礼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世间的真理,而那些只看到外表的人则只能苍老和虚无。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出对真理和人生意义的追求。诗人希望人们能够超越表象,洞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获得对世界和人生更深刻的理解。这首诗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引发人们对于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展现了邵雍独特的哲学思想和对人生真谛的探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