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里人曾到此不。宋代。曾几。胡岭三年自竄流,归来差慰此生浮。政缘天下无双士,非为江东第一州。悬榻坐中难入眼,设罗门外少回头。袖诗不意高轩过,问里人曾到此不。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子苍携和章见过用韵为谢》
胡岭三年自竄流,
归来差慰此生浮。
政缘天下无双士,
非为江东第一州。
悬榻坐中难入眼,
设罗门外少回头。
袖诗不意高轩过,
问里人曾到此不。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如下:
这首诗词是宋代曾几创作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以胡岭为背景,描述了作者在胡岭流亡三年后归来的心情。
首先,诗中的“胡岭三年自竄流”指的是作者被流放到胡岭山区三年之久。他在流亡时经历了许多苦难,然而现在他终于回到了故乡,感到心中的郁闷和不安得到了一定的慰藉。
接着,诗中提到“政缘天下无双士,非为江东第一州”。这句话表明作者并不是为了追求政治地位而写诗,他认为自己并非江东地区最杰出的人物,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才华和作品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然后,诗中描述了作者回到家中的场景。“悬榻坐中难入眼,设罗门外少回头。”这句话暗示作者在家中坐在悬榻上,但他的目光无法聚焦,心思不在家中,而是远离家园的流亡生涯。他也不愿意回头看家门外的罗门,表示他对过去的经历和现实的矛盾和迷茫。
最后,诗中说到作者在衣袖中收藏的诗作,“袖诗不意高轩过,问里人曾到此不。”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诗作的自豪和自信,他的诗作已经被高轩(指高层人士)所赞赏。作者询问周围的人是否听说过他的作品,希望通过诗作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写作者流亡归来的心情和对人生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迷茫和对诗作的自豪。同时,它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政治环境和文化风貌。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曾几。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