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知用遇自有处

出自宋代梅尧臣的《汤珙秘校遗沉水管笔一枝》,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nǎi zhī yòng yù zì yǒu chǔ,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
沉香细干天通中,束毫为呼诸葛翁。
久从海上厌持握,乞与阮籍书途穷。
物珍岂宜贱子有,更後应合归王公。
虚堂净几尘不到,砚傍置架珊瑚红。
乃知用遇自有处,君今莫叹居蒿蓬。
()
沉香,书途,贱子,虚堂,不到,珊瑚,知用,自有处

《汤珙秘校遗沉水管笔一枝》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沉香细干天通中,
束毫为呼诸葛翁。
久从海上厌持握,
乞与阮籍书途穷。

这首诗词以描述一支沉香制成的细干笔,它的笔尖通达如天,被用来书写呼唤着诸葛翁的文字。诗人表示自己长期在海上漂泊,对于握持笔的感觉已经厌倦,因此请求将这支笔送给阮籍,以继续书写自己的心情。

物珍岂宜贱子有,
更后应合归王公。
虚堂净几尘不到,
砚傍置架珊瑚红。

诗人认为珍贵的物品不应该由贫穷的人拥有,而应该归属于王公贵族。他的书房空荡无物,几案上的尘埃都无法沾染,而砚台旁边放置着一架珊瑚红色的笔架。

乃知用遇自有处,
君今莫叹居蒿蓬。

诗人认为每个人都会有适合自己的机遇和位置,只要等待合适的时机,就能找到自己的归属。他劝告君主不要悲叹自己目前的居处如同蒿蓬一般,因为未来可能会有更好的机遇等待着他。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支沉香制成的细干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漂泊生活的厌倦和对于更好机遇的期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物质贵重与归属的思考,以及对于命运和机遇的理解。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给人以深思的启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