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淮上来

出自宋代梅尧臣的《得曾蛩秀才所附滁州欧阳永叔书答意》,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kè cóng huái shàng lái,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客从淮上来,往问故人信。
袖衔藤纸书,题字远已认。
既喜开其封,固觉减吾吝。
新诗不作寄,乃见子所慎。
向来能如今,岂有得观衅。
南方岁苦热,生蝗复饥馑。
忧心日自劳,霜发应满须。
知予欲东归,晓夕目不瞬。
贫难久待乏,薄禄藉沾润。
虽为委吏冗,亦自甘以进。
相望未得亲,终朝如抱疹。
()
故人,题字,新诗

这首诗词是宋代梅尧臣所作,题为《得曾蛩秀才所附滁州欧阳永叔书答意》。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客从淮上来,往问故人信。
袖衔藤纸书,题字远已认。
既喜开其封,固觉减吾吝。
新诗不作寄,乃见子所慎。
向来能如今,岂有得观衅。
南方岁苦热,生蝗复饥馑。
忧心日自劳,霜发应满须。
知予欲东归,晓夕目不瞬。
贫难久待乏,薄禄藉沾润。
虽为委吏冗,亦自甘以进。
相望未得亲,终朝如抱疹。

诗意:
这首诗是梅尧臣回复了曾蛩秀才寄来的书信后所写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的感激之情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困境和心情。

赏析: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故友曾蛩秀才寄来的书信的喜悦和感激之情。诗人说自己从淮河一带来到滁州,特地前去探访故友,而故友却已经亲自将书信送到,诗人非常感动。诗人提到书信是用藤纸做成的,上面写着诗人的名字,虽然字迹已经模糊,但诗人仍能认出。打开书信后,诗人感到喜悦的同时,也觉得自己的吝啬心减少了。诗人说自己新写的诗没有寄给故友,却被故友所看到,表示故友对自己的关注和关心。诗人接着提到自己长久以来都能够应对现在的情况,暗示自己有一番历经艰辛的经历。诗人描述了南方炎热的气候和连年的蝗灾和饥荒,表达了自己对这些困境的忧虑。诗人说自己的忧虑使得他的心情日渐劳累,头发上的霜也应该已经星星点点地出现了。诗人表示自己知道曾蛩秀才希望他东归,因此他日夜不停地盼望着东归的机会。诗人说自己贫困已久,生活十分艰难,仅有微薄的俸禄勉强维持生计。尽管被委以繁杂的公务,但诗人依然甘心情愿地承担着。诗人与故友虽然还没有亲自见面,但诗人表示自己整日如同患病一般盼望与故友见面。

整首诗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困境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坦诚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