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岭断崖下。宋代。梅尧臣。背岭断崖下,老竹生扶疏。孤根石上引,劲节松不如。莫言霜雪多,终见绿有余。
《拟水西寺东峰亭九咏·阴崖竹》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背岭断崖下,老竹生扶疏。
孤根石上引,劲节松不如。
莫言霜雪多,终见绿有余。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山间竹林的景象。诗人将自然界中的竹子与松树进行对比,表达了竹子的坚韧不拔和生命力的顽强。尽管竹子生长在背负岭峰、峭壁的陡峭地势下,但它们老而不衰,茂密而葱翠,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生命力和生命意志。与之相比,松树的力量和生命力似乎不如竹子。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界中生命的顽强和坚毅的品质。背岭断崖下的老竹虽然环境恶劣,但它们仍然能够茁壮成长,根系坚固,枝叶繁茂,给人以勇敢和乐观的力量。孤根石上的引子,表达了竹子的生命力在极限环境下的顽强追求。诗中的"劲节松不如"一句,通过与松树的对比,进一步凸显了竹子的坚韧和生命力的卓越。
诗人在最后两句"莫言霜雪多,终见绿有余"中,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霜雪寒冷的天气并没有让竹子凋零,相反,竹子在冬季仍然保持着绿色,展示出生命的顽强和希望的力量。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启示着人们在逆境中要坚韧不拔,抱有希望和乐观的心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竹子的形象,表达了生命的坚韧和顽强,以及在逆境中保持希望和乐观的重要性。它赋予了读者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和勇敢。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