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有余地

出自宋代张耒的《上皇龛》,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ín zhōng yǒu yú dì,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升危蹑石梯,已觉毛骨异。
玄龛剖山腹,六月霜雪至。
佛台磨青瑶,绀滑不留水。
巍巍数天人,苍玉刻冠佩。
老僧拂高崖,上有昔人字。
国都已萧瑟,山泽隐遗事。
西轩俯空阔,昼夜纳苍翠。
卜筑莫后时,林中有余地
()
危蹑,石梯,骨异,佛台,青瑶,不留,巍巍,天人,冠佩

《上皇龛》是一首宋代张耒创作的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间的古庙,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历史沧桑的思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升危蹑石梯,
已觉毛骨异。
玄龛剖山腹,
六月霜雪至。

佛台磨青瑶,
绀滑不留水。
巍巍数天人,
苍玉刻冠佩。

老僧拂高崖,
上有昔人字。
国都已萧瑟,
山泽隐遗事。

西轩俯空阔,
昼夜纳苍翠。
卜筑莫后时,
林中有余地。

诗意和赏析:
《上皇龛》描绘了一个位于山间的古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岁月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思考。诗人登上险峻的石梯,感觉到一种与众不同的寒意。玄龛凿在山腹之中,六月间竟然飘落霜雪,这种景象异常罕见。

诗中提到的佛台是由青瑶石打磨而成,表面光滑如练,不会滞留水滴。高高巍峨的佛台上刻有苍玉制成的佛像,佛像头戴冠冕。一位老僧人在高崖上拂去尘埃,上面还有昔日人们的字迹。国都已经荒凉萧条,山泽间隐藏着被遗忘的事物。

诗中描述了西轩俯瞰空旷的景象,白天和黑夜都吸纳着苍翠的景色。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希望能够在这片森林中找到一个适合卜筑的地方,留下自己的足迹。

整首诗以平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庙宇的景象,但透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岁月流逝和历史沧桑的思考。作者通过对寺庙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虚无和在自然面前的渺小。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给人以深思和震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张耒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