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日见邀须强起

出自宋代苏轼的《次韵柳子玉见寄》,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tā rì jiàn yāo xū qiáng qǐ,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薄雷轻雨晓晴初,陌上春泥未溅裾。
行乐及时虽有酒,出门无侣漫看书。
遥知寒食催归骑,定把鸱夷载后车。
他日见邀须强起,不应辞病似相如。
()
陌上,春泥,溅裾,行乐,虽有,出门,无侣,看书,寒食,鸱夷,不应

《次韵柳子玉见寄》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薄雷轻雨晓晴初,
细雨轻雷,清晨初晴。
陌上春泥未溅裾。
大街小巷上的春泥还没弄湿衣襟。
行乐及时虽有酒,
享受快乐的时刻虽然有美酒相伴,
出门无侣漫看书。
但我独自出门,漫不经心地看书。

遥知寒食催归骑,
远处知道寒食节即将催促人归家,
定把鸱夷载后车。
我定将著名的鸱夷诗载在回家的车上。

他日见邀须强起,
将来若有人邀请我,
不应辞病似相如。
我决不因病而推辞,就像古代文学家相如一样。

这首诗词以描写春日清晨的景色为开篇,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初春的清新和宁静。作者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境。他提到了行乐的时刻,虽然有美酒相伴,但他却独自出门,心无旁骛地享受孤独的阅读时光。这种孤独的愉悦与他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独立思考的重视有关。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苏轼以鸱夷的传说为比喻,暗示自己将把自己的作品载入回家的车中,意味着他将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不会因外界的干扰而放弃。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坚决态度,他表示将来若有人邀请他,即使身体不适,也会勉力应邀,不推辞,表现出他对文学事业的执着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苏轼内心的独立自主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