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旧何人慰眼前

出自宋代苏轼的《次韵参寥寄少游?或谓为释元净作?》,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āo jiù hé rén wèi yǎn qiá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岩栖木石已皤然,交旧何人慰眼前
素与昼公心印合,每思秦子意珠圆。
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
台阁山林本无异,故应文字不离禅。
()
岩栖木石:树木和山石。指木头与石头。比喻无知觉﹑无感情之物。指刑具。指山水画。指宫室等建筑工程。枳椇子的别名。
皤然交旧印合幽谷:幽深的山谷。
拄杖:1.执持。三国魏曹操《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2.支撑着拐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韩康伯病,拄杖前庭消摇。”宋苏轼《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3.手杖,拐杖。唐钱起《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宋陆游《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明马愈《马氏日抄·憨皮袋》:“乃贯休所画弥勒佛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禹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鲧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夕烟:傍晚时的炊烟。
无异:无异wúyì没有差异;相同在争论中又翻老账,无异于火上加油
文字:(名)①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等。②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等。③指文章或文章的词句:~精通。

这首诗词是苏轼的作品,名为《次韵参寥寄少游?或谓为释元净作?》。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岩栖木石已皤然,
交旧何人慰眼前。
素与昼公心印合,
每思秦子意珠圆。

当年步月来幽谷,
拄杖穿云冒夕烟。
台阁山林本无异,
故应文字不离禅。

中文译文:
栖息在山石间的树木已经苍白无力,
与我交情深厚的人又有谁能安慰我眼前的困境。
我与昼公的心意相合,
常常想念秦子的聪慧。

那年,我步行月光来到幽谷,
拄着拐杖穿云冒烟。
台阁和山林本是没有差别的,
因此,我的文字离不开禅修。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谊的思念,以及对禅修与自然的追求。

诗的开头,诗人描述了栖息在岩石之间的树木已经苍白无力,这种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相呼应,传达了他的孤独和困境。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与他有深厚交情的人的思念和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安慰。这种渴望友情的表达,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渴望得到关怀的情感。

然后,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与昼公(可能是一位友人)的心意相合进行了对比,并表达了对秦子(可能是一位智者)聪慧的思念。这一段描述了诗人对于真挚友情和智慧的向往和追求。

接着,诗人回忆起曾经步行月光来到幽谷的时光,以及拄杖穿云冒烟的情景。这部分描绘了诗人对自然和禅修的追求,以及通过亲身经历去感悟生命的意义和内心的宁静。

最后,诗人提到台阁和山林本没有差别,暗示着诗人将宗教的禅修境界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认为文字离不开禅修的影响。这表明诗人在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智慧的同时,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友情、智慧和禅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思念和追求。它展现了苏轼独特的审美观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中融入禅修的深刻体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