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长依止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赠别宣上人》,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dé zhǎng yī zhǐ,诗句平仄:仄平仄平仄。
上人处世界,清净何所似。
似彼白莲花,在水不著水。
性真悟泡幻,行洁离尘滓。
修道来几时,身心俱到此。
嗟余牵世网,不得长依止
离念与碧云,秋来朝夕起。
()
上人处世界:①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相加的总称。②全球,地球各处。
清净:(形)①没有外界事物打扰:耳根~。[反]喧扰。②佛教、道教指远离人世烦恼:~无为。
尘滓身心:身心shēnxīn∶肉体和精神身心健康∶心思,精神身心恍惚∶指人的品德修养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层己焉而不可得也。——清·刘开《问说》
到此不得:1.不可能;不允许。2.得不到;找不到。
依止朝夕:(副)天天;时时:~相处|~思慕。②(名)形容非常短的时间:只争~。

《赠别宣上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上人处世界,清净何所似。
似彼白莲花,在水不著水。
性真悟泡幻,行洁离尘滓。
修道来几时,身心俱到此。
嗟余牵世网,不得长依止。
离念与碧云,秋来朝夕起。

诗意:
这首诗是白居易向宣上人送别的作品。诗人以上人(指出家修道的人)为主题,表达了对修道者清净心境的赞赏和羡慕之情。诗中通过比喻,把上人的清净境界与白莲花在水中的姿态相对比,形象地描述了修道者在世俗纷扰中能保持超然的状态。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白居易对修道者生活方式的钦佩和向往。首句“上人处世界,清净何所似。”直接点明了诗人对上人清净境界的称赞。接下来的两句“似彼白莲花,在水不著水。”通过比喻的手法,将修道者的清净比喻为白莲花在水中的不沾水情景,形象地展示了修道者在尘世中能保持超然的境界。

接下来的几句“性真悟泡幻,行洁离尘滓。修道来几时,身心俱到此。”表达了修道者内心真实的觉悟和行为的纯洁,以及修道者在修行过程中达到这种境界所付出的时间和努力。

最后两句“嗟余牵世网,不得长依止。离念与碧云,秋来朝夕起。”是诗人对自己的感慨和借题发挥。诗人自称“余”,表示自己仍然被俗世的牵绊所困,无法像修道者那样长久地追求清净。而“离念与碧云,秋来朝夕起。”则是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像秋天的云朵一样,时刻追求离念,摆脱尘世的束缚。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婉约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修道者清净境界的赞美,并通过自我反思,表达了对修道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尘世纷扰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