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说调鹰饥可食

出自明代刘三吾的《湘南杂咏(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àn shuō diào yīng jī kě shí,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于阗几载洮阳上,临难方图籍寇兵。
但说调鹰饥可食,宁知养虎患非轻。
涂穷反噬三湘地,风靡长驱八桂城。
常武不歌天亦老,琵琶又作过船声。
()
难方图籍:图籍tújí图簿,地图和户口册。常指疆土、百姓文籍图书
非轻反噬:1.反咬一口。比喻谋害有恩于己的人,恩将仇报。2.犯罪者诬告检举人为同谋。
三湘地风靡:(动)形容事物很风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时。
长驱:长驱chángqū指军队迅速地向远方挺进长驱千里
琵琶:pípá的又音。义同“琵琶pípá”。

这首诗词《湘南杂咏(三首)》是明代刘三吾所作,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阗几载洮阳上,
临难方图籍寇兵。
但说调鹰饥可食,
宁知养虎患非轻。
涂穷反噬三湘地,
风靡长驱八桂城。
常武不歌天亦老,
琵琶又作过船声。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湘南地区的景象和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思考和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诗中以湘南为背景,以多个片段式的描写构成,展现了社会动荡和战乱对人民的伤害,以及对国家安危的担忧。

赏析:
这首诗词以湘南地区为背景,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忧虑和对时局的感慨。首先,诗中提到了洮阳,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但现在却面临着寇兵的侵扰,作者在此暗示社会动荡的现象。接着,作者提到了调鹰,指出人们为了解决饥饿问题,不得不调动猛禽来捕食,这反映了社会的贫困和困境。

然后,诗中提到了养虎,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养虎喻指容忍和培养危险因素,作者认为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虎一旦长大会带来更大的威胁。通过这个比喻,作者暗示了国家面临的内外威胁和危机。

接下来,诗中描绘了湘地受困于贫穷和动乱,作者提到了湘地的反噬,意味着困境反过来伤害了湘地。而长驱八桂城的风靡,则表达了作者对广西地区的扩张和战乱带来的影响的忧虑。

最后两句,作者提到了常武不歌和琵琶过船声。常武是指战国时期的楚国将领常山蛮,他不再歌唱,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英雄的老去。而琵琶过船声,则暗示着社会的动荡和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不安。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以湘南为背景,通过对社会动荡和战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时局的思考。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比喻,诗中呈现了社会的困境和人民的苦难,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