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杂咏(三首)

湘南杂咏(三首)朗读

这首诗词《湘南杂咏(三首)》是明代刘三吾所作,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阗几载洮阳上,
临难方图籍寇兵。
但说调鹰饥可食,
宁知养虎患非轻。
涂穷反噬三湘地,
风靡长驱八桂城。
常武不歌天亦老,
琵琶又作过船声。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湘南地区的景象和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思考和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诗中以湘南为背景,以多个片段式的描写构成,展现了社会动荡和战乱对人民的伤害,以及对国家安危的担忧。

赏析:
这首诗词以湘南地区为背景,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忧虑和对时局的感慨。首先,诗中提到了洮阳,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但现在却面临着寇兵的侵扰,作者在此暗示社会动荡的现象。接着,作者提到了调鹰,指出人们为了解决饥饿问题,不得不调动猛禽来捕食,这反映了社会的贫困和困境。

然后,诗中提到了养虎,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养虎喻指容忍和培养危险因素,作者认为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虎一旦长大会带来更大的威胁。通过这个比喻,作者暗示了国家面临的内外威胁和危机。

接下来,诗中描绘了湘地受困于贫穷和动乱,作者提到了湘地的反噬,意味着困境反过来伤害了湘地。而长驱八桂城的风靡,则表达了作者对广西地区的扩张和战乱带来的影响的忧虑。

最后两句,作者提到了常武不歌和琵琶过船声。常武是指战国时期的楚国将领常山蛮,他不再歌唱,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英雄的老去。而琵琶过船声,则暗示着社会的动荡和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不安。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以湘南为背景,通过对社会动荡和战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时局的思考。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比喻,诗中呈现了社会的困境和人民的苦难,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好风习习到池亭,柳色波光一样青。为制香醪介眉寿,主宾欢洽早忘形。

()

涌霄开宝塔,倒影驻仙舆。雁子乘堂处,龙王起藏初。

秋风圣主曲,佳气史官书。愿献重阳寿,承欢万岁馀。

()
山隘留天少,江迂占地多。
风梢猿自挂,露草虎曾过。
坐客犹吴语,行人尽楚歌。
川妃澜浪甚,着语试谁何。
()

谁家佛助,想一缕裙花,做成红雨。青草如烟,渌水如罗,被阵阵东风,吹向晴空舞。

又傍平芜来去。桃花门巷,菜花天气,轻狂无数。娇嫭。

()
嗈嗈初听雁南征,喔喔俄闻鸡一鸣。
梦境往来双只堠,宦途兴废短长檠。
何由生计裁能足?不愿人间过取名。
饭软茶甘吾事了,但愁无酒酌公荣。
()
惠州太守东堂,祠故相陈文惠公,堂下有公手植荔支一株,郡人谓将军枝。
今风大熟,赏啖之馀,下逮吏卒,其高不可致者,纵猿取之。
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
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
()

数峰残雪压城低,翻动银杯滑马蹄。青史几朝驱铁骑,白头万里望金鸡。

渭州山拱都卢北,泾水源生薄洛西。不见故人阎立本,邮亭谁伴醉如泥。

()
高燕初陪听拊髀,清谭仍许奉挥犀。
自知伯起难逋峭,不比淳于善滑稽。
舞奏未终花十八,酒行先困玉东西。
荷公德度容狂简,故敢忘怀去町畦。
()

应腊雨连朝,丰年瑞已饶。

乱声还蔌蔌,猛势尚瀌瀌。

()
千树家园锁旧津。
谁移数点在孤村。
海仙探蕊禽留影,楚客穿花蝶舞魂。
桥断港,水横门。
()

执法星边,从前合着双星佐。近来添个。转觉光明大。到得长干,想见莺花过。情无那。王郎知麽。唤起思归我。

()
南楼紞紞下疏更,一点纱笼满院明。
映月疏梅入帘影,读书樨子隔窗声。
呻吟药裹身宁久?汛扫胡尘意未平。
草檄北征今二纪,山城仍是老书生。
()

群峰半与暮云封,古寺凄清隐几重。傍石雨松青个个,绕山春水白淙淙。

飞来漫数千年迹,归去徒闻独夜钟。最欲探奇待明日,乡心无计可从容。

()

家在明山南住。身在明山西路。回首碧云端,自笑不如飞鹜。飞去。飞去。飞入明山深处。

()
偶来无一关,何必化身上。
下视胶扰中,脱去如覆掌。
我生本山人,说山非妄想。
赋诗亦漫兴,不要世称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