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杂咏(三首)

湘南杂咏(三首)朗读

这首诗词《湘南杂咏(三首)》是明代刘三吾所作,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阗几载洮阳上,
临难方图籍寇兵。
但说调鹰饥可食,
宁知养虎患非轻。
涂穷反噬三湘地,
风靡长驱八桂城。
常武不歌天亦老,
琵琶又作过船声。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湘南地区的景象和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思考和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诗中以湘南为背景,以多个片段式的描写构成,展现了社会动荡和战乱对人民的伤害,以及对国家安危的担忧。

赏析:
这首诗词以湘南地区为背景,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忧虑和对时局的感慨。首先,诗中提到了洮阳,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但现在却面临着寇兵的侵扰,作者在此暗示社会动荡的现象。接着,作者提到了调鹰,指出人们为了解决饥饿问题,不得不调动猛禽来捕食,这反映了社会的贫困和困境。

然后,诗中提到了养虎,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养虎喻指容忍和培养危险因素,作者认为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虎一旦长大会带来更大的威胁。通过这个比喻,作者暗示了国家面临的内外威胁和危机。

接下来,诗中描绘了湘地受困于贫穷和动乱,作者提到了湘地的反噬,意味着困境反过来伤害了湘地。而长驱八桂城的风靡,则表达了作者对广西地区的扩张和战乱带来的影响的忧虑。

最后两句,作者提到了常武不歌和琵琶过船声。常武是指战国时期的楚国将领常山蛮,他不再歌唱,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英雄的老去。而琵琶过船声,则暗示着社会的动荡和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不安。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以湘南为背景,通过对社会动荡和战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时局的思考。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比喻,诗中呈现了社会的困境和人民的苦难,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光景匆匆若逝川,旧去去了又新年。
年来年去自来去,底事何曾有变迁。
()

纤月西楼已可望,雁声断处一痕霜。
微纷露叶光犹淡,初上风帘气自凉。
羌笛漫教悲旧曲,蛾眉空与妒新妆。

()
离骚读罢怨声声,曾向江边问屈平。
醒还醉,醉还醒,笑指沧浪可濯缨。
()

鸣珂碎撼都门晓,旌幛拥下天人。马摇金辔破香尘。壶浆盈路,欢动一城春。
扬州曾是追游地,酒台花径仍存。凤箫依旧月中闻。荆王魂梦,应认岭头云。

()

兰条芝盖垂芳远,桂子榴房结实长。绕砌皆为谢氏树,依庭共拟窦家郎。

玉堂今夕生麟子,画史将图聊志喜。广眉秀骨画俱能,欲画啼声那得似。

()
芹宫竞说广文贤,姓字高县衮绿边。
八十老翁无失德,三千弟子尽推先。
()

荡红流水无声,暮烟细草黏天远。低回倦蝶,往来忙燕,芳期顿懒。绿雾迷墙,翠虬腾架,雪明香暖。笑依依欲挽,春风教住,还疑是,相逢晚。
不似梅妆瘦减。占人间、丰神萧散。攀条弄蕊,天涯犹记,曲阑小院。老去情怀,酒边风味,有时重见。对枕帏空想,东床旧梦,带将离恨。

()

华山畿,天地为情转,生人作鬼妻。上有石莲花,是侬洗头池。

()

圣德超前古,明昭庶绩熙。深仁沾物类,大孝格神祗。

和气氤氲日,祯祥协应时。瑶光钟粹质,雪色莹殊姿。

()

我生原杳杳,挺然铸此形。大冶陶万物,我亦邀仙灵。

有才贵适用,何取穷一经。边庭羽檄驰,秦塞聚飞蝇。

()

菰浦猎猎雨潺潺。一角湖光如玦环。幽鸟晴云自往还。

莫凭阑。酒醒江南春正寒。

()

东风吹雨绝纤埃,尊酒相逢尽日开。不是官閒公事少,此中能得几回来。

()

霜林馀叶未全彫,极目西风对泬寥。万里沙荒秋后草,三神山动晚来潮。

移尊正及兵厨近,结客何须驿骑招。老素抚床端可必,未甘随分隐耕樵。

()
古来宰相神仙,有谁得似东泉老。
今朝佳宴,杨枝解唱,花枝解笑。
钟鼎山林,同时行辈,故人应少。
问功成身退,何须更学,鸱夷子,烟波渺。
()

山秀芙蓉,溪明罨画。真游洞穴沧波下。临风慨想斩蛟灵。长桥千载犹横跨。

解佩投簪,求田问舍。黄鸡白酒渔樵社。元龙非复少时豪,耳根洗尽功名话。

()
投章献策谩多谈,能雪冤忠死亦甘。
一片丹心天日下,数行清泪岭云南。
光荣归佩呈佳瑞,瘴疠幽居弄晚岚。
从此西风瘐梅谢,却迎谁与马毵毵。
()
万家供帐集西明,彩舰芳林酒屡行。
强对莺花无奈老,时闻歌吹不胜情。
轮囷佳气城头近,烋噢清风语下生。
休沐傥间须数往,水边庭际解朝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