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尽杨歧栗棘蓬

出自宋代释自圆的《呈高庵偈》,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tūn jǐn yáng qí lì jí pé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外国言音不可穷,起云亭下一时通。
口门广大无边际,吞尽杨歧栗棘蓬
()
不可:1.助动词。不可以;不能够:~偏废。~动摇。二者缺一~。2.跟“非”搭配,构成“非…不可”,表示必须或一定: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3.决不能,必须不。
云亭广大:(形)①(面积、空间)宽阔。[近]广阔。[反]狭小。②(范围、规模)巨大:有~的组织。③(人数)众多:~群众。
边际:(名)边缘;界限:不着~。

《呈高庵偈》

外国言音不可穷,
起云亭下一时通。
口门广大无边际,
吞尽杨歧栗棘蓬。

中文译文:

外国的语言音韵无穷无尽,
在起云亭下一时通达。
口扉广大无边界,
吞噬了杨柳、栗树和棘蓬。

诗意和赏析:

《呈高庵偈》是宋代佛教僧人释自圆创作的一首偈颂。诗中通过描绘外国语言的特点,表达了佛法普及的意愿。

诗的开头,“外国言音不可穷”,揭示了外国语言的广博和多样性,表明了语言的无边无际。接着,诗人写到“起云亭下一时通”,意味着通过佛法的普及,能够超越语言的障碍,使人们瞬间领悟和接受佛法的教诲。

接下来的两句“口门广大无边际,吞尽杨歧栗棘蓬”,通过类比,表达了佛法的广博无尽,宛如一个大门能够容纳一切事物。诗中的“杨歧栗棘蓬”代表了各种不同的事物,包括植物、动物等,意味着佛法能够容纳一切存在,不拘泥于特定的形式。

整首诗通过对外国语言的描绘,向人们传达了佛法普及的理念。诗中所表达的佛法的宽广和包容,以及超越语言和文化差异的能力,呼应了佛教的“一切平等”的思想,鼓励人们追求智慧和福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自圆

...

释自圆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