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刹尘尘成正觉

出自宋代释如净的《偈颂三十八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ā shā chén chén chéng zhèng jué,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至人垂化无生死,示现阎浮有去来。
刹刹尘尘成正觉,黄金宝殿玉楼台。
()
生死:1.生存和死亡。2.分段生死︰谓凡夫于三界六道生死轮回时,系分段展转而受生死,故称。
示现:1.佛教语。谓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如观音之三十三身。2.引申谓神灵的显现。
阎浮正觉:真正之觉悟。又作正解、等觉、等正觉、正等正觉、正等觉、正尽觉。
玉楼

《偈颂三十八首》是宋代佛教禅宗大家释如净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至人垂化无生死,
示现阎浮有去来。
刹刹尘尘成正觉,
黄金宝殿玉楼台。

诗意:
这首诗词探讨了佛教禅宗关于生死和觉悟的主题。诗中表达了至高无上的人(指佛陀)超越生死的境界,展示了阎浮(指世间)的循环与流转。不断触摸尘世的种种琐碎,最终会实现觉醒,达到正觉的境界。并且,诗中描绘了一个华美而壮观的景象,比喻达到觉悟的境界如同坐在黄金宝殿和玉楼台上。

赏析:
1.该诗词主题明确,意境深远。从佛教思想的角度出发,表达了禅宗中追求超越生死和脱离轮回的境界的追求。这种主题对于那些追求心灵解放和超越尘世束缚的人来说,意义深远。

2.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反复叠写的手法(刹刹、尘尘),以及黄金宝殿和玉楼台的比喻。这些手法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明晰,形象生动,增强了诗意的独特性。

3.通过描绘经历生死轮回后的觉悟境界,诗中表达了一种宁静和超越尘世的心境。这种心境在佛教禅宗中被视为最高境界,具有深远的哲学意义。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佛教禅宗的思想,传达了超越生死和尘世束缚的追求。通过描绘觉醒的景象,诗中表现了一种如黄金宝殿和玉楼台般华美的境界。这首诗词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如净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释如净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