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结制安居

出自宋代释普宁的《偈颂四十一首》,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líng yán jié zhì ān jū,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
诸方安居结制,灵岩结制安居
虽是一般规矩,於中大有差殊。
赵州东壁挂葫芦。
()
诸方安居:1.安稳地生活;定居。2.安处3.安逸。4.佛教语。又称坐夏或坐腊。
一般:(形)①一样;同样:~见识|~无二。②普通;通常:他的学习成绩~。
规矩:(名)规定的法则、标准和习惯。②(形)端正老实,合乎常理。
壁挂:悬挂在墙上的工艺美术品。
葫芦:1.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叶子心脏形,花白色。果实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表面光滑,嫩时可以吃,成熟后可做器皿,也供玩赏。2.这种植物的果实。

诗词的中文译文:

《偈颂四十一首》

诸方安居结制,
灵岩结制安居。
虽是一般规矩,
于中大有差殊。
赵州东壁挂葫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由宋代佛教大师释普宁创作的,是一首宗教性质的偈颂。全诗以结制和安居为主题,表达了佛教中修行者通过结制和禅定来安居、修行的意义,并提醒人们虽然形式上一样,但个体之间的修行境界却有很大的差异。

结制指的是佛教徒根据戒律而生活的规制,透过制定具体的行为准则来标定修行者的生活方式。安居则是指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居住的地方。诗中以“诸方安居结制,灵岩结制安居”开头,意味着修行者遍布各地、以结制为基础的安居生活方式。

接下来,“虽是一般规矩,于中大有差殊”表达了虽然所有修行者都遵循相同的规则,但在实际修行中却有着差异。这在佛教中暗示了修行者修行境界的高低,即通过不同的努力和悟性,修行者可以达到不同的修行境界。

最后一句“赵州东壁挂葫芦”则是诗中的一个引子,赵州是北宋时期的禅宗高僧,他在东壁上挂葫芦以象征修行的达到极致,意味着修行者可以达到无欲无求、超脱尘世的境界。

总结起来,这首诗通过描述佛教修行者的生活方式和境界差异,表达了佛教修行的思想和理念。它强调了个体修行者的努力和方法对于修行境界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引用赵州禅师的例子,进一步展示了修行者可以达到的境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