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知儒术本非迂

出自宋代度正的《上制置侍郎》,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fāng zhī rú shù běn fēi yū,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武侯落落旧规摹,千载谁能发壮图。
抚定南方无后顾,感通北面自前孚。
但于号令教心服,自是欢忻听指呼。
群策不遗光竹帛,方知儒术本非迂
()
落落:(形)①形容举止潇洒,不拘束:~大方。②形容高傲不合群:~寡合。
规摹千载:比喻年代久远。
能发抚定号令:(动)军队中用口说或军号等传达命令:~三军。[近]号召。②(名)特指战斗时指挥战士的命令:发布~。[近]召唤|号召。
自是:1.自然是。2.自以为是。3.从此。
群策不遗竹帛:(名)竹简和绢,古时用来写字,因此也借指典籍:功垂~。
儒术:儒术rúshù先秦儒家的学说、原则、思想

《上制置侍郎》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度正。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武侯落落旧规摹,
千载谁能发壮图。
抚定南方无后顾,
感通北面自前孚。
但于号令教心服,
自是欢忻听指呼。
群策不遗光竹帛,
方知儒术本非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位上制置侍郎的境遇和抱负。"武侯"指的是刘备,他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创立者刘备的谥号,这里用来指代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落落旧规摹"意味着作者在模仿古代英雄的行事作风和规范。

诗的第二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的抱负的期望,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古代英雄一样有所建树,但千年过去了,谁能够实现这样的壮举呢?这句诗意味着作者对于实现自己抱负的渴望与怀疑。

接下来的两句诗描述了作者在南方进行官职工作时的从容与自信,他没有后顾之忧,能够专注于处理南方事务。而且他与北方的朝廷也能够相互感应和信任,这显示了作者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诗的后半部分强调了作者在职位上的能力和权威。他的号令能够使人心服口服,大家乐于听从他的指挥。"群策不遗光竹帛"意味着他能够集思广益,不会浪费珍贵的纸张和笔墨。这里,作者通过对比"光竹帛"(珍贵的纸张和笔墨)与"群策"(众人的智慧和建议)来暗示儒术并非只是迂腐的学问,它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实现自己抱负的渴望和怀疑,同时展示了他在官场中的从容、自信和权威。通过对儒术的赞美,诗词也传达了一种价值观,即儒学应该注重实践和应用,而不仅仅是空洞的理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