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与瓜茄倚阁休。宋代。萧德藻。荒村三月不肉味,并与瓜茄倚阁休。造物於人相补报,问天赊得一山秋。
《登岳阳楼》是宋代文人萧德藻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岳阳楼,俯瞰荒村景色,表达了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以下是《登岳阳楼》的中文译文:
荒村三月不肉味,
并与瓜茄倚阁休。
造物於人相补报,
问天赊得一山秋。
诗词的中文译文并不是直译,而是根据原文的意境和情感进行了重新表达。
诗词的意境主要围绕着荒村和自然景色展开。诗的开篇描述了荒村中的景象,三月的时候缺乏丰盛的食物,诗人与瓜茄(指蔬菜)一起倚在楼阁上,静静地休息。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与自然之间相互补偿的讨论。这里的"造物"指的是上天创造的自然界,"人"指的是人类。诗人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补偿的关系,也就是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补报。人类依靠自然的赐予生存,而人类也应该对自然保持敬畏和感恩之心。
最后两句"问天赊得一山秋"表达了诗人对山秋景色的向往和追求。"问天"表示诗人向天地自然询问,"赊得一山秋"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借贷或换取一份山秋的美景。这里的"一山秋"意味着无边无际的山景和秋天的美好,象征着诗人对理想境界和完美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词通过对荒村景色的描绘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对山秋美景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理想的感悟和追求。诗词的意境清新、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萧德藻,南宋诗人。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初任尤川县丞,后为湖北参议,再调湖州乌程令。因爱当地山水之美,遂移家乌程,住县中屏山,其地有千岩之胜,所以自号“千岩老人”,表示归隐不仕。...
萧德藻。萧德藻,南宋诗人。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初任尤川县丞,后为湖北参议,再调湖州乌程令。因爱当地山水之美,遂移家乌程,住县中屏山,其地有千岩之胜,所以自号“千岩老人”,表示归隐不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