睥睨时流振法螺

出自梁启超的《纪事二十四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pì nì shí liú zhèn fǎ luó,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目如流电口如河,睥睨时流振法螺
不论才华论胆略,鬒眉队里已无多。
()
才华:(名)表现出来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近]才气|才干。
胆略:(名)胆量和智谋:~超群。
无多

《纪事二十四首》是清代作家梁启超的作品。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目如流电口如河,
眼神犀利如电,口才流畅如江河,
睥睨时流振法螺。
俯视时光的流转,激荡出法螺的声音。

不论才华论胆略,
无论是才华还是胆略,
鬒眉队里已无多。
在这群拥有浓密眉毛的人中已经不多见。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对时代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才华横溢、胆略过人的人才逐渐凋零的感慨。诗中的"目如流电口如河"形容了这些人才眼神犀利、口才流畅,表现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口才的卓越。"睥睨时流振法螺"表达了他们对时代流转的洞察力和影响力,就像法螺发出的声音一样引人注目。然而,最后两句"不论才华论胆略,鬒眉队里已无多"则透露出这些优秀人才在当时已经不再多见的事实。"鬒眉"指的是浓密的眉毛,这里用来指代人才。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时代变迁中人才流失的忧虑和感叹。

赏析:

梁启超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通过目如流电、口如河、睥睨时流振法螺等描写,展现了那些才华横溢、胆略过人的人物的非凡魅力和影响力。这种描写方式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些人才的超凡能力和独特气质。

然而,诗的最后两句则带来了一种转折,点出了这些优秀人才逐渐凋零的现实。作者通过"不论才华论胆略,鬒眉队里已无多"传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环境以及人才流失的忧虑和失望。这种反差营造了一种深思熟虑的情感氛围,引发读者对于人才流失和时代变迁的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描写手法和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对时代变迁中人才流失的忧虑和对过往辉煌的回忆,同时也向读者传达了一种对于珍惜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呼唤。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梁启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广东省广州府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在北京协和医院溘然长逝,终年56岁。...

梁启超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