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荆说项寻常事

出自梁启超的《纪事二十四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í jīng shuì xiàng xún cháng shì,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颇媿年来负盛名,天涯到处有逢迎。
识荆说项寻常事,第一相知总让卿。
()
盛名:很大的声望。
逢迎:(动)有意迎合别人的心意:阿谀~。
说项寻常:(形)平常;普通:不同~。[反]特殊|特别。

《纪事二十四首》是清代思想家梁启超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颇媿年来负盛名,
天涯到处有逢迎。
识荆说项寻常事,
第一相知总让卿。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一种自嘲和自省之情。作者表示自己在过去的岁月中,因为名声的负担而感到疲惫。无论身处何地,他总能受到人们的欢迎和赞赏。他认为自己能够理解一些普通事物的本质,但在交往中,他总是让位于对方,给予对方尊重和关心。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我反省的方式展现了梁启超对自己的特点和处世态度的思考。首先,他感到自己背负了过多的盛名,暗示着他在学术和知识界中享有一定的声誉,但这也让他感到压力和负担。这种心境在文人士大夫的圈子里并不罕见,他们常常要承受名利的压力,同时也需要保持对自我的审视和反思。

其次,作者描述了自己在天涯海角都能得到人们的欢迎和赞美。这可能是因为梁启超的思想和见解在当时具有独特的价值,他的观点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赞同,因此他能够在各地结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

然后,作者谈到了他能够理解一些常见事物的本质。这里的"识荆说项"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洞察和理解能力。梁启超认为这种能力是寻常的,即使是一些看似普通的事情,他也能够从中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在交往中总是给予对方尊重和关心的态度。他说自己在相知的过程中总是让位于对方,这体现了他对待朋友和知己时的谦虚和包容。这也表明了他对于真正的友谊和人际关系的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自我反省和思考,表达了梁启超对于名声、赞誉、人际关系和对待他人的态度的深刻认识。它展示了作者作为一位思想家和知识分子的独特视角和情感体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梁启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广东省广州府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在北京协和医院溘然长逝,终年56岁。...

梁启超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