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十年间

出自宋代李曾伯的《水调歌头(戊午初度自寿)》,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fǔ yǎng shí nián jiā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问讯中秋月,瞥见一眉弯。
婆娑桂影、今年又向桂林看。
蓬矢桑弧初度,罗带玉簪旧识,俯仰十年间
记得老坡语,颓景薄西山。
碧虚人,应笑我,已苍颜。
岁寒耿耿,不改惟有寸心丹。
目断风涛万里,梦绕烟霞一壑,老矣甚时闲。
不愿酒泉郡,愿入玉门关。
()
问讯,瞥见,初度,玉簪,旧识,俯仰,记得

《水调歌头(戊午初度自寿)》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问讯中秋月,瞥见一眉弯。
婆娑桂影,今年又向桂林看。
蓬矢桑弧初度,罗带玉簪旧识,俯仰十年间。
记得老坡语,颓景薄西山。
碧虚人,应笑我,已苍颜。
岁寒耿耿,不改惟有寸心丹。
目断风涛万里,梦绕烟霞一壑,老矣甚时闲。
不愿酒泉郡,愿入玉门关。

中文译文:
询问中秋月,瞥见弯弯的眉。
湖光山色婆娑,今年又来到桂林。
蓬矢和桑弧初度,佩带和玉簪是旧相识,回顾这十年的时光。
记得老坡上的语言,颓败的景色遍及西山。
碧虚人,应该嘲笑我,已经老去。
岁月寒冷无情,唯有内心的热情不改变。
眼中断了万里风涛,梦中缠绕着烟霞的幽谷,年老了,时间显得多么安逸。
不愿意去酒泉郡,愿意进入玉门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岁月流转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年老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

诗的开头,作者询问中秋夜的明月,却只能瞥见它微弱的弯眉,这种景象使他感到惋惜。接着,描述了桂林的美景,婆娑的桂树影子,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自然景色的喜爱。

接下来,作者回顾了十年间的变迁和自己的老去。他提到了蓬矢和桑弧,这是象征青春和壮年的符号,暗示着时间的流逝。罗带和玉簪则是旧时的陈设,勾起了他对过去旧友和往事的回忆。老坡语和颓败的景色象征着岁月的无情和人事的更迭。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自嘲地说,虽然他已经苍老,但他仍然怀有热情和追求。岁月虽寒冷,但他内心的热情和志向不会改变。他的眼中看不到远方的风浪,但他的梦中仍然充满了美好的幻想。作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和希望。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选择。他不愿意留在酒泉郡(这里象征着逝去的过去),而愿意进入玉门关(这里象征着未来的未知)。这表明了作者对新的经历和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回顾过去和思考未来,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丽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未来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通过描绘桂林的景色、描述岁月变迁以及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诗词充满了禅意和哲理。整体上,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