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意与离恨。唐代。徐侃。君寄长安久,耻不还故乡。我别长安去,切在慰高堂。不意与离恨,泉下亦难忘。
《留别安凤》是唐代徐侃的一首诗,诗意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中文译文:
君寄长安久,耻不还故乡。
我别长安去,切在慰高堂。
不意与离恨,泉下亦难忘。
诗意:
诗人的朋友安凤长久地寄居在长安,而诗人却不能返回故乡,深感羞愧。他在离别之际,希望能够通过这首诗来慰藉亲人的心灵。虽然诗人下定决心离开长安,但他对离别的痛苦和思念却如同埋在心底的泉水,无法忘怀。
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为《留别安凤》,明确表达了离别的情景。诗人首先表达了对朋友长时间留在长安的羞愧之感,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诗人转换到自己离别长安的决心,希望能够通过这首诗来慰藉亲人的心灵。最后一句“不意与离恨,泉下亦难忘”形容离别的痛苦和思念如同泉水一般埋在心底,无法忘怀。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带有一种深深的忧伤和无奈之感。
徐侃,寿春(今安徽寿县)人,与同乡安凤友善,都有才学。本约同赴长安,临行时,徐侃因母老不忍离。安凤在长安十年,不达,耻而不归。忽逢徐侃,共叙阔别,话乡里之事,同寓旅舍数日。徐侃将归,留诗为别,安凤亦以诗答。次年春,安凤以书寄寿春。徐侃母得书,云徐侃卒已三年矣。 [1] 《全唐诗》卷八六六收徐侃鬼诗一首。...
徐侃。徐侃,寿春(今安徽寿县)人,与同乡安凤友善,都有才学。本约同赴长安,临行时,徐侃因母老不忍离。安凤在长安十年,不达,耻而不归。忽逢徐侃,共叙阔别,话乡里之事,同寓旅舍数日。徐侃将归,留诗为别,安凤亦以诗答。次年春,安凤以书寄寿春。徐侃母得书,云徐侃卒已三年矣。 [1] 《全唐诗》卷八六六收徐侃鬼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