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二首

六和二首朗读

《六和二首》是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那复熏衣事早朝,杖藜时赴野人招。
谋身不善交韩吕,度世犹堪访贺乔。
杖有百钱寻酒盏,家无一物止诗瓢。
君看莘渭三王佐,何似夷齐万世标。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自己的困境和对时代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在宋代社会的悲愤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诗中展示了作者的贫困和无奈,但他依然保持着对儒家思想和士人风范的执着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第一句“那复熏衣事早朝”表达了作者身居朝廷,却没有权势和利益,只能以贫苦之身出仕,早早起来赴朝堂的无奈。第二句“杖藜时赴野人招”中的“杖藜”是指作者行走时用来支撑身体的拐杖,暗示了作者行走辛苦,前往拜访知己的情景。第三句“谋身不善交韩吕”指出了作者在政治上谋求发展时没有善于交际的能力,无法与权贵建立有效的联系。第四句“度世犹堪访贺乔”中的“度世”表示作者对时代命运的思考,而“贺乔”则是指的贤人,表示作者仍希望能够寻求贤人的指点和引导。

接下来的两句“杖有百钱寻酒盏,家无一物止诗瓢”,表达了作者饥寒交迫的境况。他只有一根拐杖和一百文钱,用来寻求一杯酒的慰藉,而家中却一无所有,只剩下一只用于写诗的瓢。这种贫困的生活使得作者只能借助诗词来寄托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最后两句“君看莘渭三王佐,何似夷齐万世标”是作者对当时政治风气的批判。莘渭三王是指宋代时期的三位重臣,他们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但作者认为他们无法与夷齐相比。夷齐是指古代传说中的贤臣,代表了儒家思想中的理想人物,作者借此表达了对时代风气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坚持和对理想的追求。尽管贫穷困苦,作者仍然坚守自己的信仰,并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这首诗词揭示了宋代社会的一些普遍问题,如官场腐败、社会不公等,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儒家思想和理想境界的追求。整体上,这首诗词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具有社会意义和思想内涵,展示了刘克庄的文学才华和对时代的关切。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刘克庄朗读
()

猜你喜欢

乌乌何必胜吾吾,无事悠悠守一隅。诗思尚存荒径菊,道心曾折渡江芦。

嗟来路上人多食,归去林中鸟独呼。寥落风花又三月,青山空自满前途。

()

春来何地不芊绵,浥翠含香故可怜。渭水城边寒带雨,咸阳原上煖生烟。

楚宫舞罢飞蝴蝶,蜀道愁多叫杜鹃。惟有墙阴青一片,閒身相对自年年。

()

风敲凉日响,霜气坼云层。白岸新烧秸,苍山早露棱。

洲荒远鹰目,水浅下渔罾。向晚过浮宅,鲜鳞隔饭蒸。

()

大才槃槃。谢安家。江东独步。王文度。盛德日新。郗嘉宾。

()

北风号蓟门,杀气日夜兴。咸阳三千里,驿马如饥鹰。

行子久去乡,逢山不敢登。寒日惨大野,虏云若飞鹏。

()
尽道次公当入相,江湖那肯久迟徊。
西湖春物空凝意,犹望方舟尝胜来。
()

远戎兵压境,迁客泪横襟。烽堠惊秦塞,囚居困越吟。

自怜牛马走,未识犬羊心。一月无消息,西看日又沉。

()

行道羽衣缥缈,捲班玉佩冬珑。回首金铺兽面,步虚声在天风。

()

修檐堕玉欺窗竹。独坐冷云堆屋。此味与谁同宿。几寸东斋烛。
烟鬟雾鬓春山曲。好梦浅愁相续。那慰沈腰如束。歌意灯前足。

()

山翁可是爱登台。看云日几回。恨无语似谪仙才。空教云去来。
思往事,引深杯。长歌感壮怀。霜风晚下扫阴霾。天心宝鉴开。

()
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闵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
人言农家苦,望晴复望雨;乐处谁得知?生不识官府。
葛衫麦饭有即休,湖桥小市酒如油。
夜夜扶归常烂醉,不怕行逢灞陵尉。
()

玉检琅函什袭藏,神明至治共馨香。有时舒卷休污损,也似民情勿剪棠。

()
自筑书台读五车,锦屏千叠护残霞。
何年云雨池中物,终古河山客里家。
松下岩泉犹带墨,风前木笔漫生花。
夕阳无限迟回意,空对高僧问《法华》。
()
燕燕,飞上天。
天上女儿铺白毡,毡上有千钱。
()

中酒高楼,卖花小巷,一枕春眠初醒。镜里惺忪,双脸断霞还晕。

约纤腰、一幅云拖,扫眉黛、二分月印。待妆成、簪上红香,露痕浓染鬓云润。

()

皎月浸严城,苍苍百雉横。木梁悬絙下,竹柝夹鼙鸣。

水部从时饮,山人入夜行。因思赵公子,封邑尚垂名。

()

琢玉为花,剪冰成颗,妆罢綵丝穿就。式仿晶圆,影偷月小,鼻端清芬参透。

奇葩媚夜,恐暗里、春光微漏。想攒将、碎朵团圞,趁伊含蕊时候。

()

浮清阁上山如簇,浮清阁下泉如玉。
浮清主人瘦如竹,襟怀卓荦无点俗。
相逢一笑不话禅,自道住山三十年。

()
祗为忧民感上玄,玉京今日集群仙。
更教添注吾君寿,直过人皇万八千。
()
湘郡湘城四十余,赋租无爽岁无虚。
三年自是澄清泽,一吏何能抚字书。
底事古人勤劝课,由来国计在阎闾。
南阳谁守蒲谁宰,更赖褰帏使者车。
()
子美花狂已减,玉川茶兴方浓。
耕处偶逢沮溺,池边懒送夔龙。
()
十二楼头花正繁,朝回环佩五云间。
金鳞不动春塘满,天上仙人爱静閒。
()

黄帝游华胥,简子听钧天。孔与周唯诺,庄周蝶翩翩。

有无无有间,抱枝蜕空蝉。幸蚤脱鼎镬,无为世熬煎。

()

丹青台殿起层层,玉砌雕闹取次登。

禁近恩波蒙葬地,内家香火傍掸灯。

()

翩翩飞盖御行宫,肃肃千官拜舞同。内使传宣颁早膳,银罂翠脯下云中。

()
义激中心不再思,宦途从此抱瑕疵。
谁怜君子笃亲意,况是明王孝治时。
靖节田园应久发,尚平婚嫁岂宜迟。
一官尘土休回顾,海上群鸥旧有期。
()

胧明春月照花枝,花下音声是管儿。

却笑西京李员外,五更骑马趁朝时。

()

入门嘉庆喜光盈,庭菊阶兰亦聚迎。里党休推新贵客,冰衙不改旧书生。

北山未拟均贤什,东海私宽一乐情。倖沐皇恩休岁月,谁言子职但温凊。

()

楼台万瓦鳞鳞,遮尽人间富与贫。
可笑世情刚道冷,不知片片是阳春。

()

留不得!留也不过今日。今日云帆天咫尺,明朝何处觅?

江上潮平风急,吹断几声残笛?独倚小楼寒恻恻,欲眠灯又黑。

()

楚江二月送朱轮,江上千家长白蘋。宫锦尚留丛桂色,仙舟不住广陵春。

云间鳷鹊含香入,日下夔龙佩玉新。一自周南归太史,石渠视草更何人。

()
云树依稀自作行,烟波浩渺别为乡。
渔人不识闲吟客,撒网鸣榔却斗花。
()

十月小阳春。放榜梅花作状元。重庆礼成三日后,生贤。第一龙飞不偶然。劝酒自弹弦。更着班衣寿老仙。见说海坛沙涨也,明年。此夜休嗔我近前。

()

刺桐春满百蛮天,开府雍容访道年。入幕偶逢沧海客,传书还得紫苔篇。

疏帘奕对嵩台雨,照乘珠投石洞烟。千丈天河挂绿水,九华秋下豫章船。

()
酒醒湖光生嫩凉,卧船吹笛藕花香。
游人尽逐莺花去,一片闲情在夕阳。
()
冯夷掣开潜蛟锁,御云飞过松江左。
悬腰展鬣眠东湖,生绡描作垂虹图。
隐君骑背占空阔,百尺阑干景轩豁。
有亭翼然芙蕖开,风朝月夕尤佳哉。
()

玉帐牙旗镇北陲,功成归老谷川湄。崇勋曾沐当朝眷,清节还令后世思。

绿野堂空云黯黯,青门瓜老草离离。坟前石马嘶风雨,犹似榆关破敌时。

()

紫金山外俯群峦,白鹭洲前木叶丹。十月清霜天地肃,一江空水古今寒。

往来未定秦淮宅,冷落唯投大泽竿。坐待暮天霞作绮,吾生何处不盘桓。

()

暑雨初开江阁空,水芳摇动栋花风。新裁白苧明于雪,閒倚阑干送断鸿。

()

浪说花开双蒂。写入轻罗扇里。未到晚凉天,已作秋风捐弃。

何意。何意。一语问君遥寄。

()
旅舍清淇侧,经过有底忙。
树围春堡急,沙涨午风黄。
万事看云哭,三年跃马长。
敝车生耳地,僮仆笑行藏。
()

听碾龙团怯醉魂,分茶故事与谁论。纤纤玉腕亲曾见,秪有春衫旧酒痕。

()
千里追奔两蜗角,百年得意大槐宫。
空余祗夜数行墨,不见伽朵一臂风。
俗眼只如当日白,我颜非复向来红。
浮生不作游丝上,即在尘沙逐转蓬。
()
谁识飞竿巧艺全。
儿童群戏艳阳天。
十分险处却安然。
海燕舞空萦弱絮,岭猿连臂下层颠。
()
梦泛扁舟禹庙前,中流拂面风泠然。
楼台缥缈知几叠,云物点缀多余妍。
莲房芡觜采无主,渔歌菱唱声满川。
梦中了了知是梦,却恐燕语来惊眠。
()

每见关中客,无心理筑哀。徵书昨夜到,不待曙光催。

()

一笑筠斋同集客,眼看荷花笑中坼。未说赏花先赏叶,破晓清香晨竟夕。

了知出水非雕饰,乍觉临流似涂泽。多情落日助酣红,争媚清漪动寒碧。

()

狂风夜动广陵潮,逝水飘香不可招。波上玉颜窥晓镜,雨中珠泪湿残绡。

瑶花仙种空存观,明月长桥渐罢箫。尚想龙舟游戏日,到今杨柳亦萧条。

()

绿槐千树西窗悄,厌厌昼眠惊起。饮露身轻,吟风翅薄,半翦冰笺谁寄。凄凉倦耳。漫重拂琴丝,怕寻冠珥。短梦深宫,向人犹自诉憔悴。残虹收尽过雨,晚来频断续,都是秋意。病叶难留,纤柯易老,空忆斜阳身世。窗明月碎。甚已绝馀音,尚遗枯蜕。鬓影参差,断魂青镜里。

()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