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阑人·赠吴国良。元代。倪瓒。客有吴郎吹洞箫,明月沉江春雾晓。湘灵不可招,水云中环佩摇。
参考资料:
1、任中敏,卢前选编;王星琦注评.元曲三百首注评:凤凰出版社,2015.05:第202页
2、朱敦源编著.中华散曲365首精华今译: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1993.10:第284页
该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当作于逗留宜兴其间,时为春天。作者为赞美友人吹箫的高超技艺而写下了这首小令。
参考资料:
1、曾强等编.元曲三百首诠注详析 插图本: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12:第8页
这首小令虽说只有短短四句,但曲家却以清丽的语言,为读者创造出妙趣横生的艺术境界。在作者笔下,吴国良技艺高超,箫音低回清婉。倪瓒泛舟江上,听其吹奏。箫声空灵辽远,如幻如真。那江中晃动之月影,朦胧缭绕之春雾,均为吴郎精妙绝伦的洞箫演奏布置了浓重的令人神往的艺术欣赏氛围。这美妙的箫音,会招致娥皇与女英前来鼓瑟呢,云水之间,声音由远而近,似乎是神女的环佩在轻摇、碰撞,是那么玲珑动听,女神真的眷顾,闻箫声而来。
当然,这样的想象终归只能是想象。作者的意图,一是对友人技艺由衷的赞美,一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元代无休无止的动荡,带给曲家的是性灵的遮蔽感和人生的幻灭感。所以,脱迹尘氛之外,扁舟一叶,吹箫度曲,成为其理想的生活方式。“晚益务恬退,弃散无所积,屏虑释累,黄冠野服,浮游湖山间以遂肥,丰采愈高,不为谄曲以事上官,足迹不涉贵人之门,与世浮沉,耻于炫暴,清而不污,将依隐焉”(元周南老《元处处士云林先生墓志铭》)。倪云林人格高标,文骨清逸,隐于五湖三泖之间,这本身就是一幅大写意。
总之,此曲短小精悍,神韵超逸,正如倪瓒画作中的小品,冲淡醇雅,不为俗染。
参考资料:
1、赵义山主编.元曲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01:第1028-1029页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倪瓒。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刻凤含鱼吐春燄,只拟蓬莱天上见。绿绨方底散青烟,一朝别却宫云面。
不照明珰翠步摇,书帷自剪读《离骚》。捍拨春雷罢不闻,细雨珠花滴小槽。
客有赠余宫烛者即席同刘元定方子公丘长孺陶孝若赋之。明代。袁宏道。刻凤含鱼吐春燄,只拟蓬莱天上见。绿绨方底散青烟,一朝别却宫云面。不照明珰翠步摇,书帷自剪读《离骚》。捍拨春雷罢不闻,细雨珠花滴小槽。韩家灯檠夜相伴,离离朱粉烟黄卷。瓦瓶石臼竹方床,上有罗文折角砚。莫道不如宫里时,高斋守尽兰心茜。邯郸才人嫁厮养,犹胜闭置閒宫殿。柏梁宴罢霞成堆,昆明池底夜珠来。红膏自膻不得近,阿监但扫沉香灰。汗花凝滴雪珠腻,蜀葵粉湿青虫醉。一石酒尽尚留髡,扇婢瓮儿烂熳睡。烛龙传语九微光,输尽婪杯老閒吏。
渡端州峡。元代。范梈。棹郎得便溯清流,忽报舟前晓雾收。蛮语酬人翻自苦,好山不敢问何州。
卧病。宋代。陆游。人生寓一气,血脉日夜流,秋毫或壅隔,百体若相仇。嗟予少多艰,衣食拙自谋。方寸丛百虑,如箭集射侯。奔走连数岁,呻吟剧兹秋。生死亦何有,成坏同一沤。胡为不自爱,森然起戈矛?一笑众妄灭,霜天鹰睨韝。呼儿屏药囊,吾疾今其瘳。
和三司晏尚书秋咏。宋代。宋祁。溪滣水净莲茎倒,林杪风乾栗罅开。迥眺独吟俄夕景,毕逋鸦尾过墙来。
眉州别李使君。唐代。李频。回首雪峰前,朱门心杳然。离人自呜咽,流水莫潺湲。毒草通蛮徼,秋林近漏天。一生从此去,五字有谁怜。
吊祢正平。宋代。王炎。曹瞒忍杀杨德祖,不敢复害祢正平。区区黄祖雀鼠辈,乃以嬉笑生五兵。才虽可爱亦可忌,人间险过羊肠路。不锄骄气祸之媒,祖也不仁衡未智。黄鹤楼前江水平,鹦鹉洲边春草青。凭君酹酒吊孤冢,古来贤哲非贪生。
凉蟾弄翠壑。卸却征帆潮又落。秋树乍惊夜鹊。但烟暗戍旂,星垂江阁。
音书漫托。怕去鸿、犹怨漂泊。愁无语、一镫废驿,冷笛劝孤酌。
霓裳中序第一 孤舟夜泊,寒月微茫,海上断鸿,邈无消息。怆然赋此。清代。冯煦。凉蟾弄翠壑。卸却征帆潮又落。秋树乍惊夜鹊。但烟暗戍旂,星垂江阁。音书漫托。怕去鸿、犹怨漂泊。愁无语、一镫废驿,冷笛劝孤酌。天角。片云寥邈。叹似铁、重衾正薄。宵来归梦更恶。叶响幽坊,雨过凉幕。旧游浑似昨。奈负了、霜前素约。频延伫、春回征岸,寄我小梅萼。
首夏二首。元代。方回。晒茧未缲丝,晴天麦最宜。树阴常独立,禽语不吾疑。苦笋烹胜肉,新茶嗅醒脾。薰风吹此句,突过一春诗。
夏日与妙现老堂二公晚步江皋露坐月下夜分乃。宋代。李弥逊。胡床兴不浅,未肯庾公贤。山意知为近,江声到寺前。夜凉新病后,月色正愁边。可惜江南梦,青灯照不眠。
苏州姚氏三瑞堂(姚氏世以孝称)。宋代。苏轼。君不见董邵南,隐居行义孝且慈。天公亦恐无人知,故令鸡狗相哺儿,又令韩老为作诗。尔来三百年,名与淮水东南驰。此人世不乏,此事亦时有。枫桥三瑞皆目见,天意宛在虞鳏后。惟有此诗非昔人,君更往求无价手。
满庭芳 中州乐府。宋代。吴激。谁挽银河,青冥都洗,故教独步苍蟾。露华仙掌,清泪向人沾。画栋秋风袅袅,飘桂子、时入疏帘。冰壶里,云衣雾鬓,掬手弄春纤。厌厌。成胜赏,银盘泼汞,宝鉴披奁。待不放楸梧,影转西檐。坐上淋漓醉墨,人人看、老子掀髯。明年会,清光未减,白发也休添。
老妇叹镜。唐代。王建。嫁时明镜老犹在,黄金镂画双凤背。忆昔咸阳初买来,灯前自绣芙蓉带。十年不开一片铁,长向暗中梳白发。今日后床重照看,生死终当此长别。
暮春书怀二首 其一。明代。李昱。流光既云迈,春事日已深。野情嗜疏散,奈此违登临。今晨鼓我琴,何以写素心。浮鳞跃清沼,好鸟鸣高林。微飏左右至,啸傲以开襟。欣欣与物会,默默还自任。古人亦已矣,后来孰知音。
赠封御史入台。唐代。苏味道。故事推三独,兹辰对两闱。夕鸦共鸣舞,屈草接芳菲。盛府持清橐,殊章动绣衣。风连台阁起,霜就简书飞。凛凛当朝色,行行满路威。惟当击隼去,复睹落雕归。
偈颂一百零二首。宋代。释绍昙。雪径封寒蝶未知,暗香谁遣好风吹。野桥漏泄春光处,正是横斜一两枝。
春衫泪 客怀。清代。徐釚。子规叫初歇。正客怀撩乱,无人猜著。明月楼前,碧桃花下,记当日、烟鬟雾薄。痴如中酒,也都想、日斜妆阁。心情恶。看翠袖重揾,泪珠弹却。斜压香衾,低垂罗帐,幽梦后、天涯原各。且把断肠提起,拚做杨花,向江南流落。
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宋代。苏轼。至矣吾三后,功高汉已还。复推元祐冠,盖得永昭全。(臣尝于经筵论奏仁宗皇帝谥日明孝:若明而不仁,则民畏而不爱;仁而不明,则民爱而不畏。今大行太皇太后亦兼此二德,故天下思慕,庶几于仁宗也。)有作犹非圣,无私乃是天。侍臣谈要道,家法信家传。(宰相以下,尝于经筵论奏祖宗以来家法十余事,书于记注。)却狄安诸夏,先王社稷臣。固应祠百世,何止活千人。定策天知我,忘家帝念亲。万方何以报,得疾为勤民。
桃源忆故人。宋代。朱敦儒。西楼几日无人到。依旧红围绿绕。楼下落花谁扫。不见长安道。碧云望断无音耗。倚遍阑干残照。试问泪弹多少。湿遍楼前草。
宝陀寺。元代。卢挚。老子扁舟日暮回,眼花不甚见如来。凭谁揭取罗浮月,挂向胥江玉镜台。
追和贾明叔侯陟明二侍郎瑞香二首。宋代。王之道。日午高人睡正浓,幽香初破碧山红。忽然梦觉寻无处,会有东来一阵风。
史教授。明代。张弼。桃花落尽杨花飞,别后还应添带围。昨日姑苏台上望,洞庭山水思依依。
盛用章进士归省松江兼柬廷琛汝濂应辰诸君子。唐代。沈彬。日下沧江万里馀,一秋将尽又无书。凭君寄语华亭鹤,载取机云唳碧虚。
闻河南流寇将窥畿辅移家郡城。明代。纪坤。惨澹阴风万木号,黑云低压古城壕。全家避乱禅心扰,满市浇愁酒价高。燕雀处堂聊旦夕,龙蛇起陆更弓刀。传闻玉帐河魁将,正倩儒生讲六韬。
郭中行自汉中寄近诗来奉简一首。宋代。晁公溯。忆始衿袂分,十载再相逢。于时客益州,俱在行李中。不暇语衮衮,至今恨匆匆。惟昨一麾守,其守百乘同。乃翁持使节,顾予属提封。君归问寝门,遣书托风通。冀君或少留,解绶将往从。翻然先我去,划若主飞鸿。经行开都间,古来多英雄。前吊大耳儿,追怀隆准公。坏道想流马,深山埋卧龙。试寻所筑坛,榛荒草蒙茸。咏歌意有托,嗤点昔未工。才大当盛年,气豪念勇功。老夫犹少陵,志堕身亦穷。独思百丈潭,俯临衰病容。
细柳将军百战经,儿童戴德姓名馨。曾攀槛角回天眷,重泣淮南霣将星。
范老忧时头更白,郗生入幕眼常青。传烽今已连河朔,犹记豚鱼解效灵。
感事述怀呈涤生师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韵同次青仙屏弥之作 其七。清代。李鸿章。细柳将军百战经,儿童戴德姓名馨。曾攀槛角回天眷,重泣淮南霣将星。范老忧时头更白,郗生入幕眼常青。传烽今已连河朔,犹记豚鱼解效灵。
客发苕溪。清代。叶燮。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涪陵令李坤幼随母冒姓今复姓。宋代。项安世。孝子生平三釜悲,故人解后一寒疑。亦知自讲陶朱事,不同戏题臣向诗。旧天夫人称李卫,如今弟子即羲之。姓同名独吾何憾,厚德真堪慰所思。
酹江月(金丹合潮候图)。宋代。林自然。凿开混沌,见钱塘南控、长江凝碧。今古词人图此景,谁解推原端的。岁去年来,日庚月申,因甚无差忒。如今说破,要知天地来历。道散有一强名,五行颠倒,互列乾坤历。坎水逆流朝丙户,随月盈亏消息。气到中秋,金能生水,倍涌千重雪。神仙妙用,与潮没个差别。赋此酹江月词,默合周天之数,故录潮候於右,以示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