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旌麾独镇西,论功不止魏公齐。疆开千里生春色,波及三秦净鼓鼙。
延世缇骑星拱极,荷天雨露凤衔泥。几几赤舄归朝去,无奈攀辕父老啼。
送李次溪制台奉召入理京营 其三。明代。温纯。十载旌麾独镇西,论功不止魏公齐。疆开千里生春色,波及三秦净鼓鼙。延世缇骑星拱极,荷天雨露凤衔泥。几几赤舄归朝去,无奈攀辕父老啼。
(1539—1607)陕西三原人,字景文,一字叔文,号一斋。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寿光知县,征迁户科给事中。累迁至左都御史。时矿税使四出,所至作恶多端。纯屡疏陈,不报。曾倡诸大臣伏阙泣请罢矿税。后以与首辅沈一贯不合,力请致仕。卒谥恭毅。有《温恭毅公集》。...
温纯。(1539—1607)陕西三原人,字景文,一字叔文,号一斋。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寿光知县,征迁户科给事中。累迁至左都御史。时矿税使四出,所至作恶多端。纯屡疏陈,不报。曾倡诸大臣伏阙泣请罢矿税。后以与首辅沈一贯不合,力请致仕。卒谥恭毅。有《温恭毅公集》。
观弈图,为杨左丞题。元代。张昱。局中胜负几回新,画在丹青亦损神。莫把等闲消岁月,旁观都是下棋人。
见白发偶题。明代。于谦。世间白发最无情,才近中年次第生。碌碌俄惊四十载,萧萧初见两三茎。黄花晚节依然好,金液还丹岂易成。贪得由来戒迟暮,何须辛苦事功名。
留题可及明心堂。宋代。梅尧臣。秭雉已先嘷,卉木萼渐歇。俯槛弄条枚,因心悟生灭。上人本高胄,季父践清列。而能厌纷华,乐彼方外说。
游嵩山四首 其四。明代。区大相。二室丽天中,三花落云外。远势浮河洛,穹标掩华岱。珍木自成阴,瑶草何曾溉。神膏沆瀣霏,金沙碧潭碎。风从箕山来,思与逸驾会。天路渺难即,霞术久芜秽。独见周王子,吹笙游鹤背。青宫生尘埃,紫房绝情爱。逍遥白云间,欲归迷所在。
丹霞岩。宋代。张自明。玉玲珑外玉崔巍,曾与三贤识面来。自有此山才有此,游人于此合裴回。
黄仲高先辈枉访有赠 其一。明代。王世贞。兰芬馝■蔼衿裾,一片冲怀玉不如。事事拟君家叔度,祗输年少赴公车。
人欲。唐代。李商隐。人欲天从竟不疑,莫言圆盖便无私。秦中已久乌头白,却是君王未备知。
前题次十峰司宪韵 其一。明代。顾清。锦作坡陀绣作丛,四时晨暮郁葱葱。梧桐夹道飞丹凤,杨柳平沙散玉骢。万岁峰高空翠里,广寒宫起蔚蓝中。行人拟得相如赋,拜赐江南作隐翁。
士夫二首 其二。清代。郑孝胥。世人扼腕誇改革,破壁奋飞孰能测?奔驰举国若癫狂,富贵傥来果相逼。都将此事让年少,默抚头颅独叹息。老翁窃喜郗嘉宾,欲觅杨风安可得?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宋代。王之道。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后谷春晚。宋代。释永颐。烟冷云深燕不归,径多松叶少花枝。春风过尽无行客,白书山獐饮石池。
简戴彦硕。明代。刘炳。故人结得草堂低,老圃连城近市西。碧注砚池荷叶露,红粘屐齿杏花泥。书悬牛角朝耕地,饭饲鱼苗晚灌畦。只恐长安云路近,马蹄催梦听朝鸡。
挽潼帅许侍郎成子三首 其一。宋代。程公许。天地英灵气,风云感会期。龙头推蜀产,骨鲠自天知。雨露荣三接,江湖滞一麾。甲兵何日洗,远虑忆蓍龟。
临江仙。宋代。晏几道。淡水三年欢意,危弦几夜离情。晓霜红叶舞归程。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渌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少陵诗思旧才名。云鸿相约处,烟雾九重城。
台湾近咏十首呈巡使黄玉圃先生 其四。清代。蓝鼎元。闽学追鲁邹,东宁昧如障。当为延名儒,来兹开绛帐。俾知道在迩,尊君与亲上。子孝及父慈,友恭更廉让。从兹果力行,诱掖端趋向。其次论文章,经史为酝酿。古作秦汉前,八家当醯酱。制义本儒先,理明气欲王。洗伐去皮毛,大雅是宗匠。此地文风靡,起衰亦所望。
泛舟松江。宋代。白玉蟾。白酒黄封冽以妍,鲈鱼买得一双鲜。舟行无浪无风夜,人在非晴非雨天。醉熟不知天远近,梦回但见月婵娟。垂虹亭下星如织,云满长洲草满川。
岳阳楼。清代。朱国淳。层楼极目俯秋晴,万顷苍茫落照横。远势平吞巴子国,惊涛全拥岳州城。江湖满地关忧乐,舟楫何人耻圣明。安得渔翁同信宿,一竿烟水狎鸥盟。
书志。清代。黄锡朋。众悦耻攘臂,再为冯妇难。平生何所学,多暇幸无官。孤影南飞鹊,狂怀东去澜。龙泉旧知我,今日忍重看。
题温日观蒲萄。元代。刘崧。老人醉墨走蛇虬,风露潇潇数叶秋。无复驼囊盛马乳,却教图画忆凉州。
答寄王提学新甫。明代。王世贞。褰帷花满郁林枝,尺素春题雁到迟。山逼璇霄誇独秀,江涵璧月号相思。夷荒槃木唐蒙颂,日暮苍梧虞帝祠。比邑诸生多骏发,祇应联袂读君辞。
元日祀坟道中。宋代。韩琦。新元先陇遂伸虔,荒岁嗟逢众食艰。比户生涯皆墨突,几家林木似牛山。三阳已泰春来懒,六幕虽昏雪尚悭。道殣寖多无力救,据鞍衰叟只惭颜。
题朱氏山庄。南北朝。王锡。才过合涧桥,便到云林寺。泉石奇以秀,疑非人间地。不知万木中,亭榭更幽邃。溪声隔竹喧,松色当楼翠。鹤识岭云归,僧乘萝月至。嗒然吾丧吾,安问形与器。
与欧阳询互嘲(询嘲无忌)。唐代。欧阳询。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只因心浑浑,所以面团团。
庭下枯梅有感。宋代。周弼。庭下同栽两树梅,一株摇落一株开。无缘春色相亏曲,有分晴光亦往来。雪打枯枝愁汉驿,雨翻雕萼梦荆台。绮窗不断横斜影,犹有东风管碧苔。
纪梦。明代。钟芳。攲枕正鼾寐,恍惚溯太清。峥嵘贝阙金为楹,钧天广奏隘韶頀,格泽之干芙蓉旌。有神何峨峨,佩纡霞弁垂霓缨。即我为我言,是惟天上白玉京。我欲因之叫阊阖,关严虎豹心屏营。心屏营,还止止,一点灵台即天帝。梦醒起坐揽宵衣,春云送色东方晞。
游泰山六首。唐代。李白。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山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玉女四五人,飘颻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缅彼鹤上仙,去无云中迹。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朝饮王母池,瞑投天门关。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寂静娱清辉,玉真连翠微。想象鸾凤舞,飘颻龙虎衣。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寄怀王馨吾茂才二首 其一。清代。方仁渊。一别无多日,兰花今已开。欲持杯酒共,不见故人来。虞麓悲游子,河汾想异才。馆餐当旧雨,心迹两无猜。
壬寅元日。明代。袁宏道。不图宴坐与澄神,只要烟岚过眼新。算取开年得意事,衲头随著住山人。
巫山一段云 聚鹤峰。元代。赵孟*。鹤信三山远,罗裙片水深。高唐春梦杳难寻。惆怅到如今。十二峰前月,三千里外心。红笺锦字信沉沉。肠断旧香衾。
感事二十一截句 选五 其一。近现代。释敬安。修罗障日昼重昏,谁补河山破碎痕。独上高楼一回首,忍将泪眼看中原。
新晴。宋代。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留别欧阳玄鲁伯昭二同年。元代。陈泰。麒麟骨骼虎豹文,当年湖湘谈两君。胸中磊落当经史,岂独下笔空凡群。贵戚权门皆倒屣,南北风云会于此。谈笑真堪鲁仲连,风流亦到欧阳子。玉堂万卷图书新,冉冉翳凤骖星辰。天孙云锦不浪织,帝旁已染红嶶春。我身亦生大国楚,尊前作歌能楚舞。屈原贾谊今已矣,世间人才吁可数。
踏莎行 贵州尾洒驿元夕。明代。杨慎。罗甸林中,新盘山下。村灯社鼓元宵夜。东风卷地瘴云开,月明满野寒星挂。白雪歌声,青钱酒价。当年乐事凭谁话。寂寥孤馆坐愁人,小窗横影梅枝亚。
次韵师厚萱草。宋代。黄庭坚。从来占北堂,雨露借恩光。与菊乱佳色,共葵倾太阳。人生真苦相,物理忌孤芳。不及空庭草,荣衰可两忘。
杂感十首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为韵。宋代。陆游。磨镜要使明,拭几要使净;奈何视吾心,不若几与镜?垢污倘未除,秋毫即为病。吾曹亦圣徒,可不学颜孟?
游襄阳山寺。唐代。张籍。秋色江边路,烟霞若有期。寺贫无利施,僧老足慈悲。薜荔侵禅窟,虾蟆占浴池。闲游殊未遍,即是下山时。
赠谢尚礼归盱江 其一。元代。乃贤。江左风流玉雪郎,牙签锦轴满高堂。五言往往凌三谢,八法翩翩逼二王。芳草池塘春梦断,杏花风雨客窗凉。平生狗监能知己,奏赋他时入建章。
送谦选中住花泾寺。明代。南洲法师。秋风一棹入花泾,杨柳芙蓉接水亭。野老尚能谈故事,乡僧争请说新经。楸梧雨外闻啼鸟,楼阁烟中见湿萤。欲写别离无限意,孤鸿遥没越山青。
次毛一斋韵。元代。黄庚。诗梦惊残何处棋,书窗又是夕阳时。柳限分绿笼琴几,花片飞红占砚池。览镜自邻吴白发,传杯不复倩蛾眉。东风故国年年恨,惟有啼春杜宇知。
次韵牧庵禅师持公见贻一首。宋代。刘一止。衲底摩尼直万金,半生空探九渊寻。波离忏罪何名罪,老可安心不见心。碧涧寒泉流自古,斋厨煮菜味常今。牧庵已断人牛迹,纯白何妨黑半侵。
郊行。清代。缪公恩。冥冥馀夜气,蒙影现遥天。白剩幽岩雪,青飞远岫烟。山岚含叆叇,河水泛沦涟。渔父知何处,沙鸥傍钓船。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宋代。邵雍。忙忙负乘两何殊,往复由来出此途。争似不才闲处坐,平时云水绕衣裾。
一翦梅(忆别)。宋代。李石。红映阑干绿映阶。闲闷闲愁,独自徘徊。天涯消息几时归,别后无书有梦来。后院棠梨昨夜开。雨急风忙次第催。罗衣消瘦却春寒,莫管红英,一任苍苔。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明代。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