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二妃庙。南北朝。吴均。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
参考资料:
1、唐孝麟.中国古代散文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09-110页
2、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室 胡光舟 周满江主编张明非 李有明 樊运宽等编注,古诗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76页
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乱,所以很多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登二妃庙》一诗即是吴均在潭州时,登临二妃庙的咏怀凭吊之作。
参考资料:
1、唐孝麟.中国古代散文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09-110页
2、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室 胡光舟 周满江主编张明非 李有明 樊运宽等编注,古诗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76页
二妃,即虞舜的两个妃子娥皇与女英。相传虞舜巡视南方,中途死于苍梧之野,遂葬在九嶷山。娥皇、女英起先没有随行,后来追到洞庭、湘水地区,得悉舜已去世,便南望痛哭,投水而殉。后人为祭祀她俩,特于湘水之侧建立了二妃庙(又称黄陵庙)。《方舆胜览》云:“黄陵庙在潭州湘阴北九十里。”这首诗歌颂了娥皇与女英对爱情的执著与忠贞不渝。
起句“朝云乱人目”乃是诗人登上二妃庙所见之景。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天边呈现出迷人的光彩,片片云霞犹如簇簇花团,奇诡变幻令人目不暇接。在“朝云”中,还含有宋玉《高唐赋》“旦为行云”之意,暗示了诗与男女之情有关。面对这一幅灿烂的晨景,诗人顿发奇想:这大概是“帝女湘川宿”的缘故吧。帝女,即指娥皇与女英,因她们是古帝唐尧的女儿,故有是称。这开端两句,诗人将奇丽的景致与奇特的传说结合起来,给全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一下子就攫住了读者的心。
“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两句承“帝女”而来,写二妃对舜的那一份迷恋眷念之情。她俩或折菡萏于巫山之下,或采荇菜于洞庭之中,既以慰解缠绵不尽的相思,亦以表达对夫妇合好的向往。菡,即荷花,荷花之实为莲子,莲子谐音为“怜子”,故被古人视作多情之物。荇,生在水上的一种植物,《诗经·周南·关雎》云:“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所以荇菜也是淑女的代称。巫山、洞庭,自古便是相思之地,诗人遥想二妃追赶舜到达此地,念及将与他团聚欢会,心中正是万般喜悦。那莲子和荇菜,不正代表了她们盼望得到夫君爱怜的心声吗?
“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这二句是追述,把二妃的深情再深写了一步。折菡采荇,这一番痴情已足令人感叹了,但更令人感动的是,她们这番前来,是千里迢迢、从风波浪尖中闯过来的。轻薄,原是放荡之意,但这里是说二妃追赶夫君的意志十分坚决、一旦决定就不可收回。舻舳,船头船尾,这里代指船。二句中值得注目的是一个“故”字,有此一字,便足见得这两位弱女子的千里远行,是完全自愿的,也是完全知道前程险难的,唯因如此,她们的举动也更加感人至深了。
怀着如此的痴情,经过了如此的艰程,终于与夫君相去不远了。然而,等待她们的又是什么呢?“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在诗的结尾,诗人并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也没有继续在这个古老传说中沉浸下去,而是笔锋呼应首联,又转回到现实中来。站在二妃庙前,诗人向四周举目远望,只见眼前的景物似乎都弥漫着一层二妃对舜的相思之情,尤其是江边一片片的翠竹,枝干斑斑点点,仿佛是浸透了二妃的相思之泪。葳蕤,纷多貌。据《述异记》记载,二妃在湘水之旁痛哭舜亡,泪下沾竹,竹纹悉为之斑,故湘竹又称湘妃竹。最后一句,诗人没有直说二妃的殉情,而是采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把情渗透到景中,以泪竹披纷无限的画面,来透露二妃永无穷止的情思、绵绵不尽的长恨,以及自己对二妃不幸遭遇的感伤,使全诗起到了“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这首登临凭吊之作,将动人的传说、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心情熔于一炉,情思绵邈深挚,笔调清雅明畅,特别是结尾的截情入景,使全诗显得空灵含蓄,当真是神来之妙笔。篇末有此奇峰,全诗的意境亦为之拓深了许多。
参考资料:
1、《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092-1093页
2、盛庆斌编著,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汉魏六朝诗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11,第272-273页
3、陈如江著,寻找古典之美:诗词探艺录,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01,第145页
吴均(469年—520年) ,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吴均既是历史学家,著《齐春秋》三十卷、注《后汉书》九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
吴均。吴均(469年—520年) ,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吴均既是历史学家,著《齐春秋》三十卷、注《后汉书》九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
文皇御枪歌。明代。王世贞。天欲大统归文皇,健儿插羽起冀方。隆准重瞳美髯秀,如云黑帜绿沈枪。帜尾绒排七曜色,枪尖铁浴九秋霜。毋论此枪丈二尺,尺刃能为万人敌。㸌如掣电长绕身,袅若修蛇四生翼。衔枚直透深阵后,立表时悬伏兵色。白沟河溃呼吸中,金陵铁瓮无坚墉。保儿身手岂不健,凡介岂敢追真龙。紫茸甲彫赤骠死,若论元勋此枪耳。贯镞中穿悬昧白,捍刃痕多断鳞紫。星斗长依黼座边,虹霓不吐太平年。宁如汉祖斩蛇剑,武库风多遽上天。
村东晚眺。宋代。陆游。兴来信步过东陂,最爱村东物象奇。藤杖穿云秋望处,葛衣沾露夜归时。残声凄断蝉移树,孤影荒寒鹊遶枝。自揣今年还得饱,一川新稻已离离。
喜客泉。宋代。刘宰。物我未忘情,无情惟止水。底事山中泉,客来如有喜。悠然镜面平,倏尔鱼眼生。少焉开笑面,似与客逢迎。客喜泉岂知,泉笑客何有。邂逅深山中,聊结无情友。
东林寺。宋代。范成大。谈易翻经宰木春,三生犹自袅烟熏。客尘长隔虎溪水,劫火不侵香谷云。老矣懒供莲社课,归哉忺读草堂文。山头一任天灯现,个事何曾落见闻。
敢隐默,不敢戏传,始以小词,庸谢雅意
天下江山,无如甘露,多景楼前。有谪仙公子,依山傍水,结茅筑圃,花竹森然。四季风光,一生乐事,真个壶中别有天。亭台巧,一琴一鹤,泥絮心田。
沁园春。宋代。夏元鼎。 敢隐默,不敢戏传,始以小词,庸谢雅意天下江山,无如甘露,多景楼前。有谪仙公子,依山傍水,结茅筑圃,花竹森然。四季风光,一生乐事,真个壶中别有天。亭台巧,一琴一鹤,泥絮心田。不须块坐参禅。也不要区区学挂冠。但对境无心,山林钟鼎,流行坎止,闹里偷闲。向上玄关,南辰北斗,昼夜璇玑炼火还。分明见,本来面目,不是游魂。
拟古仍古韵 其七。明代。魏学洢。昨暮共携手,明月射东壁。细语何喁喁,屈指犹历历。十五入君家,三见庭草易。朱楼足歌舞,匆匆逝焉适。慕彼侍中郎,薄天振高翮。男儿重荣名,故巷少行迹。青丝络马头,黄金饰车轭。怨君轻别离,怨君亦奚益。
边人曲。明代。孙一元。燕山风高白草枯,月明何处夜吹芦。边人戍久不忍听,泪湿腰间金仆姑。
画鼓传声动驿楼,江皋使客暂维舟。初承紫诏来天上,直遣皇华到海陬。
漠漠云山春霭合,苍苍烟水夕阳收。长亭胜概今何似,归梦时应恋旧游。
龙潭十景为太医院判蒋用文赋 其六 水驿维舟。明代。金幼孜。画鼓传声动驿楼,江皋使客暂维舟。初承紫诏来天上,直遣皇华到海陬。漠漠云山春霭合,苍苍烟水夕阳收。长亭胜概今何似,归梦时应恋旧游。
偈颂一百零二首。魏晋。释慧远。瞎堂也有三个诀,靠倒云门乾屎橛。一双白大吃泥鳅,两个鹭鸾吞石蠮。
和淮南李相公夷简喜平淄青回军之作。唐代。鲍溶。横笛临吹发晓军,元戎幢节拂寒云。搜山羽骑乘风引,下濑楼船背水分。天际兽旗摇火焰,日前鱼甲动金文。马毛不汗东方靖,行见萧何第一勋。
挈家来游饫山林之美款泉石之胜引睇莆阳扁画。宋代。赵彦呐。吏馀得得叩仙扃,萧散还吾自在身。到耳鸣蝉□更静,傍檐飞鸟亦相亲。层岩障日崖根险,危柱擎空□色新。应念中州方热恼,愿分清泚药斯民。
韦羌山式公绿筠庵诗。宋代。郭三益。道人栖碧山,云居在空曲。十年海潮音,利物缘已熟。更寻妙高顶,超然具幽筑。古林插空青,寒筠抱岩绿。时携贝叶书,步入深林读。云衣冷萧条,静对含烟玉。客来境非喧,客去境自足。宵眠获禅虎,昼引衔花鹿。庵中三昧语,药我贪瞋毒。何当脱双凫,藜杖追高躅。
感兴 其四。明代。袁宏道。俗尘近不得,远之亦为弋。扰扰色界里,具足清净人。何边超梦幻,无法过贪嗔。曹丘一滴水,自然智慧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