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萧索清秋珠泪坠。五代。冯延巳。萧索清秋珠泪坠,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阶下寒声啼络纬,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
参考资料:
1、陈如江,胡言午.梦里不知身是客 南唐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8
2、丁国成,迟乃义.中华诗歌精粹·上.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997
3、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宋词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58
4、费振刚.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 南唐二主暨冯延巳词传.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98
词人此词写于南唐(937年-975年)后期,其时南唐受周、宋威胁,岌岌可危,词人自身在朋党倾轧中屡遭贬斥,在官场上郁郁不得志。词人忧心国事,壮志未酬,但迫于时代限制不得不含蓄隐晦地表达,只好通过闺中怨妇的内心视角写下了这首《鹊踏枝》。
参考资料:
1、李晓飞.论冯延巳词“悲喜综错、盘旋郁结”的艺术风格及成因.[D].东北师范大学.2007:13
起句“萧索清秋珠泪坠”,前四字写景,点明时节;后三字抒情,表现主人公在伤感落泪。起句情与景的交融,渲染了凄凉萧索的环境气氛,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以下由此出发,层层深入,情与景同时推进。“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枕簟微凉,说明时至秋令;辗转无寐,则言主人公心事重重。同时“萧索清秋”象征着南唐王朝衰败的时局,抒情主人公的“珠泪坠”也暗示词人因忧心国事而难过。
“残酒欲醒中夜起”,继续承接前面词意,表明主人公睡前曾借酒消愁,暗合“珠泪坠”的意象,睡后又起,则对应“展转浑无寐”。“起”字在这里起关连作用,为全词“词眼”,下面所有词句,都接续这字,描绘“起”后情景。“月明如练天如水”。因“起”而见寒色。
下片转而描写室外近景,转换为视觉、听觉,“阶下寒声啼络纬”,庭阶传来冷冷的“纺织娘”的啼叫声,“寒”带感情色彩秋夜劲风,庭树瑟瑟,静悄悄的重门关闭着,“悄悄”,言其静谧,衬托主人公心境的——凄清。
“阶下寒声啼络纬”,因为“起”而听秋虫啼叫;“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因为“起”而闻秋风吹院门。这时,主人公的残酒大概已经大醒,面对清秋之夜,踱步庭中,相思之情荡漾心中,想起了与情人相处的甜蜜日子——“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主人公认为值得自己珍惜的是旧时欢愉的携手之地,想念了一个夜晚,人变得如此的憔悴,正是相思成病。
直到这最后,作品才归结出题旨,表达对旧时欢愉的深深怀念之情。这首词的最大艺术特点是情与景的交融,景中寓情,情发于景。词中“萧索清秋”象征南唐王朝处在风雨飘摇中、岌岌可危的现实。词人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已怨妇的内心视角含蓄地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
参考资料:
1、林兆祥.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439
2、钱仲联.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43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冯延巳。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经望湖驿。唐代。韦镒。大漠无屯云,孤峰出乱柳。前驱白登道,顾失飞狐口。遥忆代王城,俯临恒山后。累累多古墓,寂寞为墟久。岂不固金汤,终闻击铜斗。交欢初仗信,接宴翻贻咎。埋宝贼夫人,磨笄伤彼妇。功成行且薄,义立名不朽。莫慎纤微端,其何社稷守。身殁国遂亡,此立人君丑。
金山寺妙高台。明代。陈琏。维舟金山下,飞步妙高台。倚阑纵遐瞩,豁然怀抱开。谁云隔一水,我喜绝纤埃。淮南见咫尺,烟树翠成堆。江山宛犹昨,昔人安在哉。缅怀坡仙辈,赋咏骋雄才。俯仰几百年,石刻荒苍苔。不须雍门琴,对景令人哀。
旅夜。清代。崔旭。老屋一镫昏,荒山尚有村。风寒狸上壁,月黑虎蹲门。伴坐惟炉火,舒怀仗酒樽。醉眠忘路远,归梦不堪论。
冬日作。唐代。裴说。粝食拥败絮,苦吟吟过冬。稍寒人却健,太饱事多慵。树老生烟薄,墙阴贮雪重。安能只如此,公道会相容。
寄江上故人 其二。清代。张秉钧。西近垂杨阅武堂,惯教走马上围场。呼鹰壮士韝双帣,闻雁征夫泪一行。满地刀砧闺月冷,接天风雨楚台荒。孤身去国四千里,珍重音书远寄将。
江上晚归。明代。高启。渺渺双凫落晚沙,一江秋色艳明霞。逢人不用停舟问,大树村中即我家。
涿州行。明代。杨士奇。四郊茫茫沙草白,青山迢遥亘西北。涿州百里近都门,北来南去无晨昏。道边邮亭连古堠,时平不置官军守。土墙茆屋尽耕屯,半插青帘卖新酒。牛车辚辚冲早寒,争先槁秸输县官。少年家家便骑射,雉兔如林不论价。由来意气倾山冈,邂逅相逢肯相借。伐石为碑记古人,凄凉遗刻百年存。摩挲三叹忆盛德,路人为指楼桑村。
定风波。宋代。陈允平。慵拂妆台懒画眉。此情惟有落花知。流水悠悠春脉脉,闲倚绣屏,犹自立多时。有约莫教莺解语,多愁却妒燕于飞。一笑蔷薇孤旧约,载酒寻欢,因甚懒支持。
老苏先生挽词 其二。宋代。赵概。侍从推词伯,君王问子虚。早通金匮学,晚就曲台书。露泣时难驻,琴亡韵亦疏。臧孙知有后,里闬待高车。
秋怀。金朝。路忱。落日留虚壁,秋风急戍楼。高歌鬼神夜,挥涕虎狼秋。豪贵少青眼,文章多白头。何时挂长剑,天地一扁舟。
新居城二首 其二。宋代。孙觌。肝胆寥寥楚越分,鼻端不落郢人斤。倚门肮脏无如我,从客雍容孰似君。一榻方尊徐孺子,千篇不数鲍参军。从今更欲论奇字,载酒重来问子云。
舟过浯溪湘林太守邀与山阴赵质堂同游 其二。清代。朱琦。峿台特高倨,{厂吾}亭稍逊退。遥遥东西峙,望若次肩背。俯瞰潇湘流,无挹众山翠。竹树森下风,拔戟自成队。中间豁清旷,嶙峋杂无碍。疏密高低间,烟云变万熊。恰如漫叟文,其妙正在碎。
秀实寄两绝来招嘉彦未回辄次韵。宋代。王洋。长道相思苦不开,故从百里泛舟来。如何不见稽山老,却道心因兴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