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登城楼

在军登城楼朗读

译文

城上军威使人望而生畏,连江中的水都似乎杀气腾腾。
现在,我身穿军装准备战斗,等到平定了天下时,一定载歌载舞进入长安京城。

注释

军:指军中。
风威:军威。险:望而生畏的意思。
水气:指杀气。寒:不寒而栗。
戎衣:即军装。定:平定。
歌舞:载歌载舞。长安:唐的都城。

参考资料:

1、卢如山.绝句选译: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7

在军登城楼创作背景

  公元683年(弘道元年),唐高宗去世,武则天把持朝政,引起人民不满。不久被贬为柳州司马的李敬业提出“匡复唐室”的口号,在扬州起兵征讨武则天。被贬为临海丞的骆宾王也投奔李敬业麾下,负责军中宣传工作。《在军登城楼》与《讨武曌檄》作于同一时期,可以说是檄文的高度艺术概括。   

参考资料:

赏析

  诗歌以对句起兴,在深秋的一个清晨,诗人登上了广陵城楼,纵目远望,浮思遐想。此刻楼高风急,江雾浓重,风雨潇潇。“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两句写深秋景色,城上冷风飕飕,江中水气寒冷,好一派肃杀景象。诗句晓畅隽永,看似质朴平易不着笔力。诗人借用了《梁书·元帝纪》中“信与江水同流,气与寒风共愤”的典故,恰到好处地抒发了同仇敌忾的豪情与激愤。充分表现临战前的紧张、肃穆、庄严的气氛和将士们的进取、希望和信心。此二句营造一个“风冷水寒”的悲剧氛围,与“风潇潇兮易水寒”一样,给人以慷慨悲壮苍凉激越的感受。诗的三四句写诗人对讨武战争必胜的信心。第三句诗“戎衣何日定”,“何日”意为“总有一天”,以否定式表肯定,必胜之心力透纸背。这句诗借周武王讨伐殷纣王的故事隐喻李敬业讨伐武则天是以有道伐无道,说明“匡复”是正义的,顺应民心、天意的,因此也必定是会胜利的。诗的最后一句,“歌舞入长安”,水到渠成轻松自然地作了结尾,表现出诗人必胜的信念及勇往直前,不成功则成仁的彻底反抗精神和大无畏气概。

  这首诗工于用典且浑然一体,增强了诗的深度和概括力。这首小诗,属对工整,语言朴实,音韵和谐流畅。若将此诗的意境分而析之,不难发现,此诗所描述的是“风冷水寒”的清冷之境,而“戎衣歌舞”所体现的却是诗人的满腔热情和雄心,这一“冷”一“热”对比,映衬,赋予了此诗特有的魅力。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骆宾王朗读
()

猜你喜欢

烟冥露重霜风号,声悲色惨侵征袍。
据鞍顾名思义盼度沙碛,纵横白骨余残烧。
举鞭迟留问田父,彼将欲语先折腰。

()
吾叔非凡士,从来眼目长。
相期在今日,此意最难忘。
()
蓬莱弱水三万里,片帆风便一日耳。
世间众水集枯沟,{上圭下黾}黾自夸河伯秋。
况于平地凿户牖,此岂有水仍推舟。
先生弹铗太不恶,昔人野航今改作。
()
()
拂溪藤香润,缄翠墨,寄深情。
忆月满箫台,春回炎海,驿骑宵征。
相思顿成春梦,恰方州、接武叙前盟。
愧我弓刀分*,多君案牍劳形。
()
寺官官小未朝参,红日半竿春睡酣。
为报邻鸡莫惊起,且容残梦到江南。
()
司空高冢几春秋,麋鹿今来垄上游。
黄土自埋修月斧,沧江谁补济川舟。
松风入夜哀偏切,露草侵晨泪尚流。
莫道荒碑终泯灭,遗功应有史官收。
()

池荷衰飒菊芬芳,策杖吟诗上草堂。

满目暮云风卷尽,郡楼寒角数声长。

()
娇香淡梁胭脂雪。
愁春细画弯弯月。
花月镜边情。
浅妆匀未成。
()

江海日凄凉,贤圣尽萧索。
西河共风味,顾步涕横落。

()

金册昭昭,列圣孤标。仲尼有言,巍巍帝尧。承天眷命,

罔厥矜骄。四德炎炎,阶蓂不凋。永孚于休,垂衣飘飖.

()

元戎开幕府,高宴拥材官。日闪朱旗静,霜飘画戟寒。

东西连仗钺,筹策借凭栏。榻几留宾下,图书许客看。

()

驿吏倒悬公子怒,发橐中金纳之库。官园艺蔬日自给,尝鼎一脔以母故。

长揖谒台官,伏阙策平蛮。仙桃夭药市香宝,乐游西苑建醮坛。

()
老圃堪嗟。
深夜雨、紫英犹傲霜华。
暖宿篱根,飞去想怯寒沙。
采摘浮杯如戏水,晚香淡似夜来些。
()

牙签万轴小蓬瀛,料峭风寒逼短檠。一卷离骚一壶酒,雪庐消夜古狂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