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新开百荔庄,交枝接叶覆茆堂。青林结实殊稀少,应笑山人岁计荒。
夏日山中杂咏二首 其一。明代。郑岳。陇上新开百荔庄,交枝接叶覆茆堂。青林结实殊稀少,应笑山人岁计荒。
福建莆田人,字汝华。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江西左布政使。宁王朱宸濠夺大量民田,民立寨自保,宸濠欲加兵,岳持不可。后为李梦阳所讦,夺官为民。世宗即位,起抚江西。旋召为大理卿,陈刑狱失平八事,迁兵部左侍郎。后乞休归。有《莆阳文献》、《山斋集》。...
郑岳。福建莆田人,字汝华。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江西左布政使。宁王朱宸濠夺大量民田,民立寨自保,宸濠欲加兵,岳持不可。后为李梦阳所讦,夺官为民。世宗即位,起抚江西。旋召为大理卿,陈刑狱失平八事,迁兵部左侍郎。后乞休归。有《莆阳文献》、《山斋集》。
赋赠东山子祷雨端阳有应三首。明代。张煌言。真觉星辰可换移,端阳宁复亢阳时!「豳风」画出田家乐,续命何须臂上丝。
泝潮二首。宋代。苏辙。潮来海若一长呼,潮去肃条一吸余。初见千艘委泥土,忽浮万斛泝空虚。映山少避曾非久,无势前行却自如。天地尚遭人意料,乘时使气定粗疏。
次韵张守途中生日。宋代。陈造。诸雏称寿纪桑蓬,此会频年客路逢。抚事祗令伤急景,持杯随分发衰容。心缘羁旅长多遻,情为思亲政复钟。更惜齐眉旧兰友,今春觞咏断相从。
玉蹀躞(从军过庐州作)。宋代。曹勋。红绿烟村惨淡,市井初经虏。舍馆人家,凄凄但尘土。依旧春色撩人,柳花飞处,犹听几声莺语。黯无绪。匹马三游西楚。行路漫怀古。可惜风月,佳时尚羁旅。归处应及荼コ,与插云鬓,此恨醉时分付。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元代。方回。子云草太玄,万言无一是。唯有鸱夷篇,千古不可毁。太上立酒德,余事徒为尔。酤尽捐我衣,繿缕胜缯绮。
秋莲怨。宋代。耶律铸。红衣乱委鸳鸯浦,罗袜尘消水仙府。凝情照景竟无言,应惜芳心为谁苦。
大梁冬夜。明代。谢榛。坐啸南楼夜,孤灯客思长。人吹五更笛,月照万家霜。归计身多病,生涯鬓易苍。征鸿向何许,春意遍湖湘。
徐州使院赋。唐代。王智兴。三十年前老健儿,刚被郎中遣作诗。江南花柳从君咏,塞北烟尘我独知。
岩下放言五首 其四 博山台。宋代。黄庭坚。石蕴玙璠,山得其来之泽。木无牺象,天开不材之祥。屹金炉之突兀,其山海之来翔。然以明哲之火,熏以忠信之香。俯仰一时,非智所及。付与万世,其存者长。
原居早秋。宋代。释怀古。秋生深径里,老病眼慵开。户外行人绝,林间朔吹回,乱蛩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唯有他山约,相亲入望来。
山庵夜宿呈深居先生。宋代。张绍文。松迳转幽密,一程深一程。涛声在平地,月色正三更。僧定欲唤起,鹤眠频梦惊。晓来真富贵,露叶缀珠璎。
奉和随王殿下诗 十六。南北朝。谢朓。连漪映余雪。严城限深雾。清寒起洞门。东风急池树。神居望已肃。徘徊举冲趣。栖归如迟咏。丘山不可屡。
晋宗庙歌十一首 其十 飨神歌。魏晋。傅玄。曰晋是常。享祀时序。宗庙致敬。礼乐具举。惟其来祭。普天率土。牺樽既奠。清酤既载。亦有和羹。荐羞斯备。蒸蒸永慕。感时兴思。登歌奏舞。神乐其和。祖考来格。佑我邦家。敷天之下。罔不休嘉。肃肃在位。济济臣工。四海来格。礼仪有容。钟鼓振。管弦理。舞开元。歌永始。神胥乐兮。肃肃在位。臣工济济。小大咸敬。上下有礼。理管弦。振鼓钟。舞象德。歌咏功。神胥乐兮。肃肃在位。有来雍雍。穆穆天子。相维辟公。礼有仪。乐有则。舞象功。歌咏德。神胥乐兮。
读史六首。宋代。陆文圭。广陵琴与山阳笛,衰怨千年尚年平。正始诸贤零落尽,山王去作晋公卿。
题孝子陵。唐代。耿湋。荒坟秋陌上,霜露正霏霏。松柏自成拱,苫庐长不归。浮埃积蓬鬓,流血在麻衣。何必曾参传,千年至行稀。
叶明府校士钱塘五绝余邑方大有秋故末首并及焉 其一。明代。胡应麟。曙色兰阴照锦袍,飞樯遥下越门涛。高秋棘院抡文夜,万树天香入彩毫。
赠李广文。明代。胡应麟。旧国天都近,新斋婺女悬。彩飞江令笔,青挟郑公毡。三洞云携屐,双溪雪放船。无誇沈侯句,苜蓿诵嘉篇。
送温永叔郡丞守南宁。明代。徐熥。符分铜虎寄专城,新驾朱轮岭表行。八桂瘴云迎五马,二江岚月引双旌。禁将巫蛊蛮丁化,燃出灵犀
富贵曲十二首 其十。明代。胡应麟。骤见争如易别,相思入骨难禁。南陌花开并蒂,西陵草结同心。
硫穴 其二。清代。郁永河。五月行人少,西陲有火山。孰知泉沸处,遂使履行难。落粉销危石,流黄渍篆斑。轰声传十里,不是响潺湲。
秋夜。清代。胤禛。瑟瑟西风起白蘋,临池曲槛净无尘。苑供火枣盈盘赤,枝缀葡萄下架新。雨后晚凉清几案,山空夜气静心神。悠然一缕炉烟细,虚室忘言契道真。
绍兴以后蜡祭四十二首。清代。佚名。先樯之功,神实称首。以耜以末,俶载南亩。列籍皇坟,亿世是守。何以守报,爰洁兹酒。
菩萨蛮。宋代。李师中。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京城杂咏七首 其二。元代。欧阳玄。丽正门当千步街,九重深处五云开。鸡人三唱万官集,应制须迎学士来。
九日限韵 其一。明代。陈邦彦。令节属高秋,舟行当远搜。露蝉寒未歇,霜叶醉初抽。屐齿閒中过,山容卧里偷。遥看青一点,庐阜是耶不。
同顾鸿胪兄弟过王鸿胪宅永上人在焉。明代。黎民表。委巷多车马,还因典客名。乡心灯下尽,谈麈坐中倾。径草抽新雨,风丝漾晚晴。归舟应可问,春浪此时平。
迁居。宋代。吴则礼。久傍修门乏壮图,侵寻华发欲捐书。貂裘平日敝尘土,茅屋晚岁依江湖。落落青天月上后,萧萧红叶雁来初。故人载酒端好事,遣吾陶然忘旧庐。
怀太白山人。明代。明秀。阶前黄叶堆欲满,湖上白云閒自来。千里秋风悲断雁,两峰寒日忆登台。未能明月同移棹,想见黄花独举杯。吟遍长松千万树,南屏落日寺门开。
寄有捷上人。宋代。贺铸。捷也当年避畏途,寄身一叶泛隋渠。定须慙愧操舟子,千里风波汝渡吾。
送方务德将漕广西时余亦有此除。宋代。曾几。壮时一别鬓成丝,忽谩同盘又语离。底事不为三日款,相逢犹是半年迟。溪边赠策正杨柳,境上开尊应荔枝。莫叹峤南荒绝好,光华最有远人知。
荷钱。明代。屈仲舒。一生池沼自馨香,不与青铜较短长。莲叶田田无可用,也能平买数鸳鸯。
采石。明代。滕毅。骑鲸仙人海上归,至今草木犹清厓。千山落日送樵笛,万里长风吹客衣。春空蛾眉浮翠黛,夜光犀渚沉珠玑。神游故国应过此,高蒙临流知是非。
张子为园林八咏 其五 水香。宋代。孙觌。半篙新涨渌周遭,种出荷花十丈高。撷秀堪纫水仙佩,招词更续楚臣骚。
山中提水回阻雨。明代。李达。山雨不来泉眼枯,注瓶未满日西徂。待将瓶满烹茶去,阻我却闻山雨呼。
浣溪沙。明代。陈子龙。半枕轻寒泪暗流,愁时如梦梦时愁。角声初到小红楼。风动残灯摇绣幕,花笼微月澹帘钩。廿年旧恨上心头。
颂古七首。宋代。释祖璇。指出长生地不迷,造成无缝塔巍巍。大家从此无余事,渴饮饥餐且度时。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不惟举之于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
原道。唐代。韩愈。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不惟举之于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 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为之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宫室。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为之礼以次其先后,为之乐以宣其湮郁,为之政以率其怠倦,为之刑以锄其强梗。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今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呜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何也?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呜呼!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见黜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见正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 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殊,其所以为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效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飨。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寄怀蓝六在延平。宋代。黄庭坚。贫贱相知若吾友,取端於此能更求。德性委蛇结绿佩,文章璨烂珊瑚钩。与君千里共明月,思子一日如三秋。愿学延平两龙剑,风波际会永同游。
连夕大风,凌寒梅已零落殆尽三绝。宋代。范成大。花开长恐赏花迟,花落何曾报我知。人自多情春不管,强颜犹作送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