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鞍马红亭路,天涯一望无穷。长安日下楚云东。
鸣鞭杨柳陌,分袂杏花丛。
离拍易终人易散,佳人玉箸啼红。今宵明月与君同。
愁心闻唳鹤,倦寝听归鸿。
临江仙 其一。明代。杨慎。红尘鞍马红亭路,天涯一望无穷。长安日下楚云东。鸣鞭杨柳陌,分袂杏花丛。离拍易终人易散,佳人玉箸啼红。今宵明月与君同。愁心闻唳鹤,倦寝听归鸿。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杨慎。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山行杂咏 其四。元代。卢琦。孤村欲暝绝飞鸦,落日高原树树霞。野水微风轻皱縠,林峦横雾薄笼纱。山边邻火逢人灭,云际星光到地斜。自作幕宾今五载,几回乘月到田家。
壬申清明即事次杜韵同王础尘二首 其一。清代。陈恭尹。故阡松柏有新烟,欲上江乡两桨船。老去登临知几度,时来醒醉且随缘。扶筇得得身能健,插柳依依态可怜。两月又过真倏尔,一尊相对各陶然。春城市肆犹争米,薄俗穷民不要钱。且喜今朝晴最好,登秋岂独庆丰年。
南乡子(自后圃晚步湖上)。宋代。叶梦得。小院雨新晴。初听黄鹂第一声。满地绿阴人不到,盈盈。一点孤花尚有情。却傍水边行。叶底跳鱼浪自惊。日暮小舟何处去,斜横。冲破波痕久未平。
为石云悼鹤。宋代。戴复古。瘗鹤有故事,花边结小茔。不登千岁寿,无复九皋鸣。问汝缘何死,主翁无限情。最令人忆处,侧耳听松声。
次韵徐中散丙寅二月见访之什。唐代。朱长文。数年解绂隐林扉,乘兴频来访羽池。老似乐天兼少病,官如叔夜又能诗。身闲幸与耆英接,学浅虚蒙国士如。白雪佳章难复继,策驽追骥自嫌疲。
感怀三十一首 其二十七。明代。刘基。象以齿自伐,煚以能受羁。猛虎恃强力,而不卫其皮。世人任巧智,天道善盈亏。不见瑶台死,永为天下嗤。
长安岭。明代。陈琏。晓到长安岭,关城近碧峰。已看红日上,犹见白云封。戍卒虽严守,行人竟少逢。怀来欣在望,烟树翠重重。
水调歌头(寿赵提刑)。宋代。马子严。万仞鹅湖顶,千岁矫苍龙。楼台一簇,仙家遥寄五云中。天上朝元佳节,人世生贤华旦,瑞气郁葱葱。六辔耀闽海,列郡喜趋风。记昔年,当此际,早梅红。插花饮酒,狂歌醉舞寿昌宫。零落青袍如旧,敛板绣衣庭下,欣见黑头公。王室要师保,叔父忽居东。
强饭。清代。吴俊卿。强饭能驱病,禁寒惯典衣。打头朝雨下,梳发旅尘飞。潮影白沈屋,石苔青刺扉。无人慰寥落,梁燕故依依。
与孝常登善权。元代。周砥。马公才力世希有,金石千章喧众口。登高览古心不极,嗟我何人敢为偶。龙岩苍苍逼星斗,擘华亲逢巨灵手。坐看中断两崖立,百折飞湍怒蛟吼。石房空中多怪奇,意象物物神龙守。虹光忽坠金毕逋,把光照遍青珊瑚。海涛惊翻屹不动,仙乐嘈嘈听有无。亿昔回舟洞庭野,七十二峰奔万马。蹑云丹梯不可望,俯仰鸢鱼相上下。请君歌诗歌《大雅》,绝壁搴萝与君写。
送吴蜀州还朝。宋代。郭印。达官视贫贱,辽绝间天壤。门墙奧莫窥,鼎茵恣居享。令行雷风前,气吐虹霓上。陋彼衡门流,挥斥同草莽。堂堂吴蜀州,浩气深涵养。毫端扫千军,胸次包万象。骄色尽耘耕,儒林植标榜。自怜爨下焦,亦值知音赏。方当出肺肝,晨夕趋函丈。金阙伫公归,无由挽轮鞅。拭目上岩廊,献纳摅忠谠。网罗寒畯姿,直道光吾党。
先夫子湘辞世三载感而有作。清代。陆懿和。忆别三年泪满襟,音容缥缈梦难寻。痴情欲化随君去,恐负遗言一片心。
责逋二首。宋代。华岳。索逋无术谒公门,岂谓公门反怆神。令尹幸酬三百索,痴儿犹恋一千缗。如今索手方知错,自此甘心莫怨贫。不是恩波不旁洽,五穷无奈苦随人。
自济南堰头开舟溯黄河西上。元代。刘崧。小清河入大清河,混混船头涌浊波。已过回湾五十里,华山犹自郁嵯峨。
元鲁侍亲还以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赋诗送之 其五。南北朝。邹浩。至远挽不来,庭竹屡陨箨。剖鱼得素书,颇说甘寂寞。矫枉勿过正,执中思子莫。他年同我心,俯仰无愧怍。
得家讯一首。宋代。刘克庄。不觉离乡久,南来驿使疏。羁臣一掬泪,慈母两行书。租税闻输毕,田园说歉馀。何时真宦达,处处奉潘舆。
观杏。明代。黄锦。颇解窥墙意,探幽得满枝。溪桃同浅抹,野鸟未全披。红白相兼笑,纵横强自持。醉中花事后,三日听归迟。
长相思。宋代。张孝祥。小楼重。下帘栊。万点芳心绿间红。秋千图画中。草茸茸。柳松松。细卷玻璃水面风。春寒依旧浓。
清平乐。元代。刘秉忠。夜来霜重。帘外寒风劲。横笛楼头才一弄。惊破绿窗幽梦。起来情绪如何。开门月色犹多。照我如常如画,更谁能似姮娥。
赠溧阳宋少府陟。唐代。李白。李斯未相秦,且逐东门兔。宋玉事襄王,能为高唐赋。常闻绿水曲,忽此相逢遇。扫洒青天开,豁然披云雾。葳蕤紫鸾鸟,巢在昆山树。惊风西北吹,飞落南溟去。早怀经济策,特受龙颜顾。白玉栖青蝇,君臣忽行路。人生感分义,贵欲呈丹素。何日清中原,相期廓天步。
送荻柴与秀才朱观。宋代。徐铉。羡子清吟处,茅斋面碧清。解憎莲艳俗,唯欠荻花幽。鹭立低枝晚,风惊折叶秋。赠君须种取,不必树忘忧。
郑顾道招赏瑞香。宋代。曾几。山城底处不春风,未似留宾郑驿中。家酿篘成玉池水,槛花移得锦薰笼。已将故事来招我,不著新诗去恼公。从此溪南溪北路,桃蹊一任雨繁红。
和赵同叔见寄韵。宋代。胡仲弓。星星吟随已成翁,万斛尘埃一笑空。自是黄花留晚节,肯将顦顇怨西风。
从广雅尚书登石钟山昭忠祠。清代。郑孝胥。江湖交流山压城,祠堂照影收江声。千疮万痍痛徐定,惟见楼观栖峥嵘。已乱终疑阙人力,三十馀年民尚瘠。山县荒荒仅一祠,壁记含悲空入石。劫后神州运渐开,救时须是异人来。沉吟高阁天风晚,落尽江梅长绿苔。
何子元移住扬州巷。明代。边贡。第宅三年已四迁,买邻销尽卖文钱。极知萍梗皆身外,且逐风花过眼前。伏枕夜通骑鹤梦,散衙秋断看山缘。相从欲问城东社,闻说郎曹本是仙。
夹江。清代。徐釚。夹束江逾急,沙围残堞存。林深虎多迹,山冷翠当门。野树重遮坞,泉流曲抱村。孤舟一线入,岚气变朝昏。
送朱左使归衡州。明代。温纯。雨雪青门供帐开,千年疏傅两贤哉。即从山色怜花径,总是君恩到草莱。灞上攀辕今日去,衡阳归雁几时来。莫愁按剑风尘薄,还为苍生叱驭回。
送郑秀才归宁。唐代。张籍。桂楫彩为衣,行当令节归。夕潮迷浦远,昼雨见人稀。野芰到时熟,江鸥泊处飞。离琴一奏罢,山雨霭馀晖。
建隆以来祀享太庙十六首。清代。佚名。嘉彼驯象,来归帝乡。南州繁质,中区效祥。仁格巨赫,德柔遐荒。有感斯应,神化无方。
杂曲歌辞。行路难。唐代。聂夷中。莫言行路难,夷狄如中国。谓言骨肉亲,中门如异域。出处全在人,路亦无通塞。门前两条辙,何处去不得。
道院夜酌联句三首 其三。明代。陆深。月光刚照蕊珠宫,对酒论文兴正浓。楚水昨怜何逊至,吴宗远愧陆机同。天连乡国俱为客,地借山家幸有公。花雨坐深云洞閟,共看彩凤下梧桐。
复雨。元代。方回。郁蒸终不解,白昼忽昏迷。树暗全如暮,禽惊误欲栖。银丝斜翠壁,雪练堕青梯。壮观何须数,茫茫后土泥。
春日偶成 其二。明代。王渐逵。东风转瑶律,膏淑日已跻。时云动高旻,雨我园中葵。芳丛折紫茸,绿茎漾清离。独径没旧苔,顿觉车马稀。此愿谅不渝,于焉托栖依。
送春/春晚。宋代。王令。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题画。元代。管道升。春晴今日又逢晴,閒与儿曹竹下行。春意近来浓几许,森森稚子石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