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隆以来祀享太庙十六首

建隆以来祀享太庙十六首朗读

《建隆以来祀享太庙十六首》是隋代的一首诗词,作者不详。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嘉彼驯象,来归帝乡。
南州繁质,中区效祥。
仁格巨赫,德柔遐荒。
有感斯应,神化无方。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祭祀太庙的场景。诗人称赞了祭祀的象征物——亲善的大象,它回到了皇帝的故乡。南方的州郡富饶繁荣,中央地区的人们效仿这种祥瑞的氛围。仁德伟大的帝王以其柔和的品质遍及辽阔的荒野。在这个庄严的仪式中,人们感受到了神圣的力量,这种神圣力量超越了人们的理解。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祭祀太庙的场景,表达了对隋代帝王的赞美和景仰之情。诗人运用了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通过象征和意象的运用,将祭祀的庄严氛围和神圣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

首先,诗人以嘉彼驯象的形象开篇,象征着祭祀仪式的庄严和隆重。大象作为古代帝王的象征,回到帝王的故乡,体现了皇帝的崇高地位。

接着,诗人描绘了南方州郡的繁荣景象,中央地区的人们也仿效这种祥和的氛围。这种富饶和繁荣的景象,反映了帝王治理下的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

然后,诗人赞扬了帝王的仁德和柔和品质。仁德巨赫,柔和的德行如同柔软的力量遍布荒野。这种描述既彰显了帝王的高尚品德,也体现了帝王的治国理念与智慧。

最后,诗人表达了人们在祭祀仪式中感受到的神圣力量,这种力量超越了人们的理解和形式。这种神化无方的描绘,表达了帝王的超然地位和神性。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祭祀太庙场景的描绘,展示了隋代社会的繁荣和帝王的威仪。同时,诗人通过象征和意象的运用,凸显了帝王仁德和神圣力量的超越性。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示了隋代文人的才情和对帝王的景仰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朗读
()

猜你喜欢

暝色沉孤屿,秋声入远林。
飞鸿频顾影,独客易伤心。
相识无知己,交游少信音。

()

登高逢岁晚,把酒怅多违。塔日霜逾静,岩花雪且肥。

家从东海过,天向北辰归。可道亲心悦,宫袍是舞衣。

()

真仙元是昔于湖,今在高楼何处居。
非玉不容陪伟论,拨灰犹为作行书。
云霞缥缈来旌节,琼玖玲珑闻佩琚。

()

谢公当日此徜徉,千载空馀一径荒。林壑久应无小草,石泉今即是甘棠。

江山似恨功名误,花竹犹含笑语香。投老西州知不反,可堪垂涕笛筝傍。

()

去岁南来幸守麾,故人江上喜新眉。十分劝我流霞酒,一曲听公白雪词。

此后拙疏真有赖,而今谈笑杳无涯。惊闻拥节重湖去,凭仗西风寄所思。

()

马革包尸誓此生,岂知今日塞尘清。强随举子论兵要,直为君王下诏明。

老将犹能贾馀勇,少年未分怯先声。元戎十乘他时事,莫厌边亭夜报更。

()

物态有荣悴,时令互消长。堕身名利场,鱼鸟在罗网。

岂无金屈卮,听此石方响。残花日晴阴,落絮风下上。

()
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

剑气珠光化浑融,北宗真派与南同。周圭折角锋棱洗,省识文人笔札工。

()

春事浑如客。趁新晴、花骢骄骏,纻衫轻窄。腊瓮初倾光欲动,笑把黄甘旋擘。更喜得、酒朋诗敌。陶写襟怀觞咏里,似风流、王谢当年集。忘尔汝,任争席。疏帘画舫梅妆白。看斜阳、波心镜面,照伊颜色。飘缈笙歌天上谱,一刻千金莫惜。谁信道、高楼占得。柳外暝烟人去也,但月钩、冷浸阑干湿。知过了,几寒食。

()

卷地朔风凛凛,漫天瑞雪霏霏。园林万木变枯枝。

因甚松篁独翠。

()
丧乱属何辜,訏訏者谁子。
生来乏远猷,死去忧良史。
()

曙色重关外,湖山列寿觞。桂圆犹八月,菊吐渐重阳。

紫凤新辰极,青凫旧上方。天风何处落,一曲度霓裳。

()

庭前日转树交阴,坐上风来境自深。度曲已嗟千里客,听蝉已寄两头心。

()
修真门户,大道家风,长春境界无边。
秀气盈盈,闲里别有壶天。
天中自然快乐,运三光、日月周旋。
忘伎巧,任淳风坦坦,圣道平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