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贫。唐代。韩偓。手风慵展一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
参考资料:
1、沈祖棻,程千帆选注. 古诗今选 下 征求意见稿[M]. 南京:南京大学语言文学系,1979 ,500.
2、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28-1329页
3、胡淼著. 唐诗的博物学解读[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6 ,1024-1035.
公元911年(乾化元年)韩偓定居闽南泉州的南安县。这首诗大约就写在他定居南安的第二年。韩偓的晚年生活相当寂寥,而又念念不忘国事,心情郁闷。以“安贫”作诗题,有自慰自劝的意思。这里的“贫”,不光指经济上的困窘,同时也指政治上的失意。
参考资料:
1、于至堂编著. 唐诗鉴赏辞典[M].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2009 ,316-317.
2、俞平伯著. 唐诗鉴赏辞典 新1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1473.
“手风慵展一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中风,指四肢风痹。八行书,指信札。暗,是形容老眼昏花,视力不明。九局图,指棋谱。“手风”和“眼暗”,都写自己病废的身体。“慵展”和“休寻”,写自己索寞的情怀。信懒得写,意味着交游屏绝;棋不愿摸,意味着机心泯灭。寥寥十四个字,把那种贫病潦倒、无所事事的情味充分表达出来了,正点明诗题“安贫”。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就室内景物略加点染,进一步烘托“安贫”的题旨。野马,指浮游于空气中的埃尘,语出《庄子·逍遥游》。筠管,竹管,这里指毛笔筒。蒲卢,又名蜾蠃,一种细腰蜂,每产卵于小孔穴中。两句的意思是:闲居无聊,望着室内的埃尘在窗前日光下浮动,而案头毛笔由于长久搁置不用,笔筒里竟然孵化出了细腰蜂。这一联写景不仅刻画入微,而且与前面所说的“慵展”、“休寻”的懒散生活正相贴合,将诗人老病颓唐的心境展示得淋漓尽致。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中“安蛇足”,即寓言“画蛇添足”,此处用以讽刺精心谋私。“捋虎须”,典出《庄子·盗跖》,孔子游说盗跖被驱逐后说:“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比喻诗人忠于唐王室,敢于与权倾朝野的篡逆之臣进行抗争。如《新唐书》本传载:一次,权高震主的强藩朱温同崔撤“临陛宣事,坐者皆去席,握不动,曰:‘侍宴无辄立,二公将以我为知礼。’全忠(朱温)怒偓薄己,悻然出。”全联以表面上的谦逊之辞,叙述了诗人舍身为国的壮烈情怀。句中,前后两次用典,珠联璧合,情采熠然,丰厚的意蕴中,流动着刚直不阿的气势,突出地反映了诗人作为李唐王朝忠臣节士的形象。对此,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称之为“凛然有烈丈夫之气。”。
“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则又折回眼前空虚寂寥的处境。试齐竽,事见《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爱听吹竽,要三百人合奏,有位不会吹的南郭处士也混在乐队里装装样子,骗取一份俸禄。后愍王继立,喜欢听人单独演奏,南郭处士只好逃之夭夭。这里引用来表示希望有人能像齐愍王听竽那样,将人才的贤愚臧否一一判别,合理使用。整个这一联是诗人在回顾自己报国无成的经历之后迸发出的一个质问:世界上怎会没有人将人才问题默记于心,可又有谁准备像齐愍王听竽那样认真地选拔人才以挽救国事呢?质问中似乎带有那么一点微茫的希望,而更多是无可奈何的感慨:世无识者,有志难骋,不甘于安贫自处,又将如何!满腔的愤懑终于化作一声叹息,情切而辞婉。
题作“安贫”,实质是不甘安贫,希望有所作为;但由于无可作为,又不能不归结为自甘安贫。贯串于诗人晚年生活中的这一基本思想矛盾以及由此引起的复杂心理变化,都在这首篇幅不长的诗里得到真切而生动的反映,显示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力。诗歌风貌上,外形颓放而内蕴苍劲,律对整切而用笔浑洒,也体现了诗人后期创作格调的日趋老成。前人评为“七纵八横,头头是道,最能动人心脾”(邵祖平《韩偓诗旨表微》),殆非虚誉。
参考资料:
1、《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28-1329页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韩偓。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都下感事口号志喜六首 其四。明代。欧大任。三大营开暖始操,通仓肩粟未为劳。摆边莫但胡儿笑,屯堡烽台月自高。
铁砚。元代。谢宗可。不用端溪割紫云,铸来壮士铁心存。一方自出炉锤巧,百鍊原无斧凿痕。金气冷涵池水润,土花腥蚀墨烟昏。坚刚千古难磨了,谁为扶桑赋晓暾。
寄远其九。唐代。李白。长短春草绿。缘阶如有情。卷施心独苦。抽却死还生。睹物知妾意。希君种後庭。闲时当采掇。念此莫相轻。
贺梅主家兄六十一寿歌。明代。苏仲。长头老子居南天,乘云驾鹤来翩翩。瑶池五母忽相遇,从驾郎官皆列仙。共说当年寿域开,祥风和气生南垓。蟠桃手捧各不语,称觞下拜苏家台。苏家老子拍掌笑,鹤形龟背真奇才。方瞳紫电走岩穴,丹田声震如鸣雷。项下双绦过两耳,长眉拂面连三台。天生气格自有别,高占地步青云开。虹霓紫气光绕户,琼浆玉液生香醅。主宾拜舞各就列,劝酬须尽三千杯。虬髯小弟羁西广,久困蛮中无妙赏。忽忆吾兄初度辰,远隔风烟劳梦想。象台举酒祝千龄,直与彭聃相下上。一瓣心香一拜天,暗祷皇天应如响。皇天假我数百年,阅尽羲经心可养。心可养保我子孙,绵绵福利永同天地相消长。
小孤山。明代。王渐逵。揽衣上小孤,遥看山海图。近有影泽邑,室闾尽荒芜。令尹不可见,堤柳树扶疏。人远风尚存,室还道未纡。欲傍柴桑阴,兹焉结吾庐。
读大唐西域记十三首 其二。明代。释函是。屈支有明王,崇道事黄发。游览历遐方,爰用访奇迹。监国属懿弟,谊重将安适。割势封金函,丐俟驾旋发。厥后成搆祸,因兹竟获白。亲爱日以隆,出入排庭阙。路逢五百牛,刑腐在旦夕。自念形体亏,宿业不可谪。竭赀解牛厄,愿藉慈善格。形体乃复具,始以辞宫掖。王闻叹奇哉,厚宠旌其阀。仁智良不诬,设心当在昔。
山居杂诗九十首。宋代。曹勋。雅意老山林,每作山林趣。引领山林景,赋咏山林句。岚光增日夕,林风度朝暮。时时携筇归,群山送归户。
登石伞峰。唐代。杨于陵。夙志慕遐峤,偶时叨抚封。幸兹秋成候,得与心期从。宛在洲渚外,稍跻林岭重。紫垣感嘉惠,丹壑畅幽踪。之子绰有裕,结庐枕前峰。亭台互亏蔽,物象分轻浓。玉伞践危石,苔枝栖古松。登攀逐群彦,息偃惭衰容。阊阖如可接,灵仙疑暂逢。海帆去的的,霜雁来噰噰。赫奕护军重,导迎裨将恭。回舟迟新月,鼙鼓迎疏钟。
狂吟。宋代。释文珦。槿篱三四掩,荒竹百十个。无人扣柴扉,偏称潜夫卧。梦作野云飞,觉来松日堕。随分有狂吟,吟长不须和。
佳雪应时呈司封使君三首 其一。唐代。朱长文。苏台风雨久如期,太守精诚不待祈。万廪更为来岁计,六花故就腊晨飞。静装松桂仙枝老,深壅芝兰土脉肥。衡泌栖迟墙仞远,为公何日赋缁衣。
延平舟中三首。明代。释函是。满目风光秖自知,明霞濯濯秋江湄。无端嘹乱来孤雁,不觉随声下钓矶。
十八夜月。明代。苏福。二九长宵此夜当,镜轮虽破有馀光。劝君夜饮停杯待,二鼓初敲管上窗。
送杨子宽还临安寄钱处和。宋代。曹勋。送客天台不上船,东风款段喜扬鞭。山容阁雪晓犹冷,花色烘云春正妍。垅上麦芒犹绿嫩,枝间梅子渐青圆。有怀阁老应诗罢,尽卷珠帘按管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