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临·天龙寺是高欢避暑宫旧址。清代。朱彝尊。贺六浑来,主三军队,壶关王气曾分。人说当年。离宫筑向云根。烧烟一片氤氲,想香姜、古瓦犹存。琵琶何处?听残《敕勒》,销尽英魂。霜鹰自去,青雀空飞,画楼十二,冰井无痕。春风袅娜,依然芳草罗裙。驱马斜阳,到鸣钟、佛火黄昏。伴残僧、千山万山,凉月松门。
参考资料:
1、喜马拉雅.夏初临·天龙寺是高欢避暑宫旧址
天龙寺,在太原市西南四十公里的天龙山内,为北齐时所建。此寺内旧有避暑宫,相传北齐神武帝高欢曾在此筑行宫避暑(以上据《中国名胜词典》及《大清一统志》)。康熙五年(1666),朱彝尊入幕山西布政使王显祚,曾于本年及次年游览太原附近的名胜古迹,此词约是此时所作。
参考资料:
1、喜马拉雅.夏初临·天龙寺是高欢避暑宫旧址
参考资料:
1、喜马拉雅.夏初临·天龙寺是高欢避暑宫旧址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朱彝尊。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研铭。宋代。陈与义。无住庵,老居士。紫玉池,娱晚岁。不出庵,书诵偈。谁使之,践朝市。入承明,司帝制。如眢井,久不治。百尺泉,来莫冀。古之人,轻百计。惟出处,不敢易。嗟已晚,觉非是。勒斯铭,戒后世。
西使将旋卧病移旬。明代。杨慎。江汉起秋色,池塘生夕阴。萧条众芳敛,啁唽候虫吟。清光徘徊映,圆景散空林。采芝歌不发,鍊药行相寻。隐囊废丹帙,对晃虚清琴。怀哉北望瞩,怆矣西飞心。端忧与云结,商声随风骎。晏然山中暮,弱怀良难任。
红云亭即事五首。元代。方回。江湖垂老死,天地忽风尘。岂不多华屋,何曾属主人。此亭聊着眼,数口仅容身。鸡犬桑麻里,侯王愧小民。
幽斋清兴二首 其一。元代。叶颙。清兴正悠悠,偏欣汗漫游。乘闲登翠巘,独步访丹邱。惯著穿云屐,频撑钓月舟。高情方浩荡,更上碍星楼。
感山旧事。宋代。释绍嵩。爱此栖心静,陶然度岁华。放慵真有味,化俗独无涯。隔沼连香芰,疏篱带晚花。细评清绝处,倚杖看蜂衙。
野菊。金朝。李俊民。风露丛中取次芳,愁边过却几重阳。秋光到处多无主,不是闲花不肯香。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一二六。宋代。释智朋。旃檀林,无杂树。拈出片片皆香,收来枝枝显露。门头户底一等打开时如何,吃茶去。
送周太翁北上应选二首 其一。明代。邓云霄。红云西北望长安,祖道棠阴散晓寒。彩笔万人惊倒峡,雄风千里起弹冠。王程迢递关山月,宦况凄清苜蓿盘。三绝郑虔谁得似,凤池应属广文官。
驾部郎中毕公挽辞二首。宋代。苏颂。早仕潜郎省,通才适世资。衣冠推吉履,州郡载遗思。乔木陉山外,阴堂洛水湄。令名千古在,沈刻争臣辞。
和翁士秀瑞香水仙二首。宋代。曾协。蝶绕蜂团碧玉丛,紫罗囊水透香风。自从鼻观销烦恼,疑在维摩丈室中。
甲子秋八月偶思出游往往累日不能归或远至傍。宋代。陆游。乡闾敬老意常勤,一味甘鲜必见分。大胾在前无箸食,始知富贵本浮云。
赠砚。宋代。赵蕃。一种端溪石,下岩滋别源。千金腾有翼,尺璧走非跟。自顾婆娑质,适堪椎钝根。终焉老茅屋,已矣献金门。
和徐舍人九月十一日见寄。唐代。陈彦。衡门寂寂逢迎少,不见仙郎向五旬。莫问龙山前日事,菊花开却为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