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舅氏野夫之宣城二首

送舅氏野夫之宣城二首朗读

译文

宣城郡多么负有盛名,第一风流要数进贡的紫毫笔。
秋霜下林中鸭脚形的银杏叶落满,春日里丝网将献出名唤琴高的鲤鱼。
共同治理政事须是贤良太守,今年你不再做京都的官吏。
古诗百科~平生材大用小一向以牛刀割鸡,这一次且再试一试你新磨的刀具。

我试着说一说宣城郡,请你暂且停杯细听。
黄昏中一弯明净的宛溪环绕楼阁,春日里部将簇拥着你宴饮在昭亭。
水稻茁壮,圩田的农家生活富裕,刑具闲卧法庭,你理政简易清明。
你将追踪风流太守谢朓欢歌妙舞,还不时吟诵王羲之用来换鹅的《道德经》。

注释

舅氏野夫:《山谷集》题下注“李莘”。李曾官屯田郎中、知宣州,其余未详。宣城:今属安徽。
藉甚:谓声名甚大。藉,同“籍”。
贡毛:指紫毫笔。霜林:一作“林霜”。鸭脚:木名,即银杏,以树叶似鸭脚而名。
荐:献。琴高:《搜神记》及刘向《列仙传》谓琴高为战国赵人,能鼓琴,为宋康王舍人,学修炼长生之术,游于冀州涿城之间。后入涿水中取龙子,与弟子期某日返。至时,高果乘赤鲤而出,留一月余,复入水去。此借指鲤鱼。
理,指治理政事。
辍(chuò):中止。省曹:谓京官。省,官署名,指京师官署,如尚书、中书、门下各官署皆设于禁中,因称省。曹,古时分职治事的官署或部门。
割鸡手:比喻大材小用,沉沦下僚。
发硎(xíng)刀:硎,磨刀石。
明宛水:为“宛水明”的倒文。宛水,指宛溪,源出安徽宣城县东南的峄山,东北流为九曲河,折而西,绕城东,叫宛溪。
骑(jì):一人一马曰骑,此指州太守部属。簇(cù):犹言“簇拥”,众人护卫或围着。昭亭:宣城北有昭亭山,昭亭当筑于山上。
(禾罢,bà)稏(yà):稻名。丰圩(xū)户:使圩户丰足。圩户,指佃种圩田的农户,江淮多洼地,田边筑堤防水,称圩田。
桁(héng)杨,加在犯人颈上或脚上的大型刑具。庭,诉讼案件的地方,犹今之法庭。
谢公:指谢朓(464-499年),南朝齐陈郡阳夏人,字玄晖,与谢灵运同族,称小谢。曾任宣城太守,世称谢宣城。善草隶,工五言诗,为“永明体”主要诗人,以山水诗最为著称。宣城北二里有谢公亭。此处借喻山谷舅氏李莘,谓其文采风流可比谢朓。
换鹅经:即指老子《道德经》。

参考资料:

1、黄宝华.黄庭坚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75-77

2、陈永正.黄庭坚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02

送舅氏野夫之宣城二首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元丰八年(1085年),时黄庭坚舅父李莘知宣州,黄庭坚以此二诗相赠。  

参考资料:

1、陈永正.黄庭坚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02

赏析

  第一首诗赞美了宣城物产的丰饶、景色的清嘉,并特别将土产的紫毫笔冠以“风流”的名号,暗指历代文人曾用此写下名诗佳篇,流传不朽。诗中又以调侃的口吻,说诗人舅氏往任太守,如以牛刀割鸡,一则叹其大材小用,一则赞其理政游刃有余。全诗多用借语、典故,显示其“无一字无来处”的特点。

  首联“试说宣城郡,停杯且细听”,写在酒宴上告别,谈到舅舅李公择要去的地方,诗人便来了劲,一古脑儿倒出宣城的情况,让人们停住酒杯听他按照预定的想法非正式地讲。此联是侧面总写,提起人们对宣城了解的兴趣。

  颔联“晚楼明宛水,春骑簇昭亭”,写了宣城的山水。春天来了,“山晚望晴空”的谢朓楼被清亮明静的宛溪河缠绕着,更显得高耸雄伟,多姿多彩。春光像跑马似的,跨越山山水水,簇拥围拢着敬亭山。敬亭山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南齐诗人谢眺《游敬亭山》诗有“兹山亘百里,合杳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的描绘;唐代李白先后7次登临此地,且留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联的“明”与“簇”,皆活用看动词。

  颈联“罢稏丰圩户,桁杨卧讼庭”,写了宣城是一个天然的粮仓,是一个讲究法治的地方。前句意思是说,圩户的种田人家,家家户户五谷丰登。后句写犯了罪就要处治,处治是依法律程序,不能乱来。“桁杨卧讼庭”,是一种有序的审判。当时黄庭坚的舅舅正任淮南西路提点刑狱,故黄庭坚用依法律程序来说事。

  尾联“谢公歌舞处,时对换鹅经”,是写宣城民风淳朴,歌舞升平,讲求道德与教化。谢公谢眺,在宣城任太守时他“勤于郡治、劝民教士、关心农政”,给宣城人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被称为“谢宣城”。歌舞处,指谢朓楼,那里歌舞升平,人民生活安逸。这些楼台歌舞是一种教化,时时焕起人们的道德良心。此联意下,一个地方的治理应该像宣城那样和谐安定,稻熟年丰。

  第二首诗咏赞宣城山明水秀的佳丽风光,并以想象之笔写出舅父到任后受到民众拥戴、歌舞欢欣的景象,以及百姓富足、政事简易清明的情形。且以曾在此地做官的谢脁来比喻舅父的文采风流,还特别用王羲之故事点明其淡泊心境。全诗笔法简炼,内涵丰富,虽未全脱送人上任的陈套,但因诗中多写入当地名胜、人物,平易亲切。

  黄庭坚是北宋诗的大家,造诣很高,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黄庭坚在文学艺术上是具有很高天才的,而又卓然自立,不肯随人后的。他作诗时,态度郑重,精心结撰。第一首,开头似叙事,接下来作描叙,中间两联对仗工整,活用名词、动词为形容词,讲究字眼的锤炼,他通过奇特的意象、新颖的比喻和使事用典,达到了停杯细听说宣城的目的,形成一种峭拔生新的艺术效果。这种以叙述为诗、以议论为诗、以理趣为诗的独特艺术手法显示出他独特的个性风貌。

参考资料:

1、黄宝华.黄庭坚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75-77

2、陈永正.黄庭坚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02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朗读
()

猜你喜欢

闭门春事已阑珊,独坐茅斋雨意寒。碧草漫愁迎著屐,青山相笑懒弹冠。

浮名久信游云薄,短鬓空悲入镜看。老态不妨姚魏妒,愿从歌舞到花栏。

()
二年相值喜同声,并辔尘沙眼亦明。
新诏各从天上得,残樽同向月边倾。
已嗟後会欢难必,更想前官责尚轻。
黾勉敢忘君所勖,古人忧乐有违行。
()

华轩居地隐,尘世总相忘。
白发坐来久,青山立在旁。
两峰如拱手,一鹤自升堂。

()

南北暌违又几年,重来两鬓己苍然。乞身不厌官资薄,典教应知德操全。

舟过大湖晴望岳,帆经远浦瞑浮烟。菁莪乐育知多暇,应有新诗寄日边。

()

徼倖成大功,莫如谢安石。秦兵八十万,仅恃淝水隔。

太傅方游山,未暇纡筹策。幸而朱序来,急进乘其隙。

()
千秋北固旧知名,想见禅房掩昼扃。
坐上休论失匕筹,定中那复骇雷霆。
图书遮榻青灯暗,钟鼓喧江白浪腥。
天外楼台近浮玉,与谁飞锡过南{左氵右霝}。
()

转扇来清风,援琴飞白雪。

()

三十年来寻剑客[1],
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

()

邯郸李镡才峥嵘,酒狂诗逸难干名。气直不与儿辈洽,

醉来拟共天公争。孤店夜烧枯叶坐,乱时秋踏早霜行。

()

羡杀渔家生处乐,隔湾数点青灯。蓑衣忘在石矶层。

蓼花秋酿酒,枫树晚垂罾。

()

故家楚尾邻三湘,粗有晴地麻与桑,利机未判身轻尝。

生涯寄将一叶上,归钓赪尾秋沧浪。

()

飞飞双蛱蝶,底事过邻家。
邻家海棠树,春来已见花。

()
上帘钩。
下帘钩。
夜半天街灯火收。
有人曾倚楼。
()

十月冻墙隈,英英见早梅。
应从九地底,先领一阳来。
紫膜纷纷脱,黄肤迤迤开。

()

大谷来既重。
岷山道又难。
摧折非所悋。

()

世乱不求安,家贫不谋食。慷慨为苍生,涕泪常忧国。

四海多风尘,何人补衮职。煌煌汉唐朝,岂可黯无色。

()

椒酒长斟此日新,楚江云起粤城春。气吞旸谷能窥日,手握阳和解袭人。

雾散海门无鳄渚,星寒瑞色有龙津。三山老鹤群飞处,同向浮丘作诵民。

()
古坛归鹤杳,野鹿自成群。
岚气浮清晓,钟声出白云。
树穿僧屋老,水到寺门分。
人世无穷事,山中了不闻。
()
鸡栖及我未掩扉,犬虽远出暮自归,司晨警夜职交举,簸糠弃粒报亦微。
查查双鹊更媿汝,庭树夜宿常相依,岂怜主人老寂寞,暖热蓬户不忍违。
养鸱甚恩健即去,养鹰虽久饱亦飞。
嗟哉物性厚薄异,使我隐几空歔欷!
()
儿时同客水中蟹,鸭脚林间索诗债。
只今白发共青灯,一尊浊酒话平生。
我才不及君才美,毛款负君真差事。
见说君家千里驹,看渠高大君门闾。
()

我来与君同作客,前年共住江边宅。君骑快马事远游,我亦流离去乡国。

君家慈亲犹未老,眼前骨肉仍相保。三人兄弟何人强,之子文章最称好。

()
声前一句口如眉,佛祖从来总不知。
昨夜昆仑闲说梦,白头生得黑头儿。
()

山中报政两年余,卓鲁声华总不如。遗迹向来询汉楚,淳风今得问庐舒。

据鞍自觉丹心壮,照镜应怜绿鬓疏。楚泽天高鸿雁远,短歌空复赋三闾。

()

南园秋色尽凋零,别有幽芳出远林。叶布绿云晴霭霭,花攒红粟晓森森。

雪中吐艳争春早,露里浮香坐夜深。不与梅花同素淡,时人少识岁寒心。

()
碧草幽花满故园,南山卧对久忘言。
年来行李书千卷,老去生涯水一村。
已辨弓蛇还石虎,母烦怨鹤与惊猿。
秋光更比春光好,蜂蝶纷纷不到门。
()

风前满地花,雨后连天草。今年三月里、春归早。低云薄雾,犹自怜清晓。

金尊须臾倒。无奈离愁,为他转伤怀抱。

()

通道三杯如李白,解酲五斗似刘伶。尔来心渴鸭头绿,应许唇沾竹叶青。

()

春梦枝头重唤觉,睡情又近黄昏。绿阴如幄静当门。

风擎罗扇艳,月傍玉钗温。

()
聚嘲丛谤腐儒痴,江海漂零酒一卮。
闲把至音调绿绮,朗吟新句写乌丝。
()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

不是钟情爱独偏,先人世业一经传。浮名末路惭予老,跨步脩途望尔前。

死去难消千古恨,悲来谁为二亲怜。輀车况是湖湘迥,惆怅篷窗望粤天。

()

一棹径穿花十里,满城无此好风光。

()

()

五鹿春沙,百花晴槛,计程犹是,帝京三辅。嫩柳鞭丝,斜阳帽影,碧草依然南浦。

且莫匆匆别,试同寻上元游侣。香车宝马,暗尘明月,尽堪君住。

()

北风怒发浮云昏,积阴惨惨愁乾坤。
龙蛇蟠泥兽入穴,怪石冻裂生皴纹。
临沧观下飞雪满,横江渡口惊涛奔。

()

桃门倚笑去年情。叶底最娉婷。杏靥羞红,梨腮怨白,柳眼更输青。

残脂断粉无寻处,花信总飘零。愁见幽窗,一丛寒玉,霜箨捲风声。

()

海窟移来一拳石,肤寸中藏势千尺。天然幻出补陀宫,使我观瞻晤空色。

瑞光隐隐生雾烟,清气霏霏充几席。夜来对坐默无言,水月清凉栀子碧。

()

陟巘得石林,竦处如步障。藉草肆遐瞩,势挟秋云壮。

初日出大河,空翠非一状。三岭自北来,罗列森仪仗。

()

谢屐低前齿,登临势渐雄。岚光动衣袂,知在翠微中。

()

承恩送舅向江乡,盛事无须说渭阳。司马共称良史氏,子云仍摄校书郎。

溪头春茗含烟碧,舟底鲈鱼入馔香。谁道锦还从昔少,十年三度见登堂。

()

道固无方实以书,要于书悟道之虚。

雷风水火易经始,草木鱼虫诗绪余。

()

少年不足言,识道年已长。事往安可悔,馀生幸能养。

誓从断臂血,不复婴世网。浮名寄缨珮,空性无羁鞅。

()
修造工夫已辨,龙神土地亦安。
因甚水云来往,尚如月晓星残。
()

麻衣如雪白盈头,六月霜飞哭九秋。两耳也随风雨劫,半人偏抱古今愁。

地闲沮洳教鱼鸟,天阔烟波养鹭鸥。谁上高台张口笑?为他指点旧皇州。

()

褒斜通蜀汉,百折拥冈峦。崖际戍楼出,山腰栈道盘。

霜林万叶尽,茅屋几家残。少憩鸡头石,猿啼落日寒。

()
已办入城府,尚留缘雨阴。
相期著屐过,空想掉头吟。
子故因贫出,余宁叹老侵。
鵷鸾满台阁,麋鹿自山林。
()

寂然空伫立,往往报疏钟。高馆谁留客,东南二室峰。

川原通霁色,田野变春容。惆怅层城暮,犹言归路逢。

()

衰草残阳三万顷。不逢飘零,天外孤鸿影。几许凄凉须痛饮。行人自向江头醒。
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不是离愁难整顿。被他引惹其他恨。

()

万事何曾有速淹,熊蹯鱼腹自难兼。山川置掌犹能取,日月无胶可得黏。

稚子幸堪持几杖,老生元自惯齑盐。清晨临镜还三叹,雪颔今年无处添。

()

袭气变离宫,重柝惊层殿。曼响感心神,修容展欢宴。

生老终已萦,死病行当荐。方为净国游,岂结危城恋。

()

一鸥低飞落平湖,一鸥惊顾行烱如。红衣脱尽莲蓬绿,翠盖凋残荷柄枯。

更有数蓬癯已老,无人折之欲倾倒。陌上残红空自好,为谁点缀湖边草。

()

同类天地中,相亲理所宜。前后亿万年,而我生此时。

前予既不及,后孰能待之。同时四海内,遍识将无期。

()
除夕无诗侣,灯窗酒独斟。
三更风雪夜,一片岁寒衣。
衰老常忧病,清闲不废吟。
明朝年八十,晚景惜榆阴。
()
寻师来静境,神骨觉清凉。
一饷逢秋雨,相留坐竹堂。
石渠堆败叶,莎砌咽寒螀。
话到南能旨,怡然万虑忘。
()

染丝上春机,春浓丝色浅。妾心随梭飞,郎心如轴转。

()
曾向水边云外见。
争似霜蕤,照映苍苔院。
檀口半开金袅线。
端相消得纶巾岸。
()
天与司花细细论,秋花虽是殿花军。
拒霜假得后凋操,造化岂容先策勋。
浓着胭脂潮醉晕,蹙成玉板折裙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