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环滁皆山也。宋代。黄庭坚。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参考资料: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 .九年义务教育标准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年 :197-200
2、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806页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而黄庭坚的《瑞鹤仙·环滁皆山也》用独木桥体,隐括欧阳修散文名作《醉翁亭记》,同字协韵,唱叹有情,尽得原作之神韵。
参考资料: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 .九年义务教育标准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7 :201 .
全诗起句全用《醉翁亭记》首句原文。起笔写出环滁皆山之空间境界,颇有一份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慰藉感,从而覆盖全篇,定下基调。下一个“也”字,已露唱叹之情。“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用原作句意,词句更省净,直指环山中之琅琊。蔚然一词更言深秀,倍加令人神往。“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三句,以便装句法,移植原作中“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下泉上者,醉翁亭也”等句的句意直点出意境核心之所,而语句更加省净。“翁之乐也。”此一句拖笔,变上文之描写而为抒情,词情遂愈发曳生姿。这句是词人统摄原意而自铸新辞,笔力之巨,显然可见。接下来“得之心、寓之酒也。”二句概括原作中“醉翁之意不酒,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之意不酒”原作文眼之句,而山谷却宁舍此不用,可谓独具慧眼。境由心生,故谓之得。酒为外缘,故谓之寓。此句较“醉翁之意不酒”,更为内向,更为深刻。“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此三句,囊括原作“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一节,于朝暮一节仅以日出二字点出,其余略去,而着力写四季。这是因为写四季尤可开拓意境之时间深度,从而与上文环滁皆山的空间广度相副,境界遂愈感阔大遥深,此类笔法,深得造境之理。只言景无穷,而乐无穷实已寓于其中,这又深得融情之法。词人运思之自由灵活由此可见一斑。
过片,将原文“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一节,尽行打并“游也”这两字短韵的一声唱叹之中,笔墨精炼绝伦。下边着力写太守与众宾客之游乐。“山肴野蔌,酒冽泉香,沸筹霾。”筹,是用来行酒令、饮酒计数的签子。此三句,移植原作中的意境、句意泉香酒洌,系泉洌酒香,倒装为的是增强语感之美。山肴泉酒之饮食,及此处略写的非丝非竹之音乐,正是野趣、自然之趣的体现。极写此趣,实透露出作者愤世之情。众人之乐以至于沸,又正是众人与太守同一情趣之证明。“沸”字添得有力,足见词人文思之奇。人心既与自然相合,人际情趣亦复相投,所以“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太守遭贬谪别有伤心怀抱,故返归自然容易沉醉。众人无此怀抱,故欢然而已。一醉一欢,下字自有轻重。此二句移植原作中“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几句句意。下边,“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三句,揉合“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及“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游宴,不用乐工歌妓弹唱侑酒,因有酿泉潺潺水声助兴。其所乐者何?众人不知,但太守实以与民共乐为乐。“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结句亦隐括原文结语:“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以雍容而平易之文情,表现了超越而深沉的哲思,即天人合一、与民同乐的乐观精神。
此词隐括原文,尽得文之精神,故全篇处处能表现乐于自然、乐于同乐之情景。尤其上片云“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下片云“太守醉也”,又云“太守乐其乐也”,反复暗示寄意所,处处都能于隐括之中不失其精神。
黄庭坚的这首《瑞鹤仙·醉翁亭记》其骨架是欧阳修的,文学价值也不能同散文《醉翁亭记》类比。它的好处是将欧文的400余字,缩写改写不到100字,篇幅仅是原文的1/3,而主题却概括了进去。散文《醉翁亭记》,连用了21个虚词“也”字,《瑞鹤仙》亦以“也”字押韵,既保留了《醉翁亭记》的风格,又适应词的格律要求,确实是文坛上的异想天开,另一种的别开生面。
参考资料:
1、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806页
文章起始,开门见山,这是作文的传统,一种早有定论之法。常为文者都习惯守此规矩,精简笔墨,少说题外之语,以尽快直奔主体。据说,这个常规最初是总结欧阳修文章得来的,与滁州有直接关系。宋代朱熹《朱子语类》139卷,曰:欧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醉翁亭记》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欧阳修讲究文字简洁,不述废语,不置闲墨,他同宋祁等人合编《新唐书》,曾以“其事增于前,其文省于旧”而被夸耀。《唐宋八家丛话》曾记述这样一个故事:欧阳公在翰林时,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犬于道。公曰:“试书其事。”同院曰:“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之。”公曰:“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问:“内翰以为何如?”答:“逸马杀犬于道。”此事虽属于文人墨客茶余饭后之闲叙,但流传甚广,其内涵引起文学界语言界的关注,经过许多人切磋琢磨,后来演变出六种表达方法:一、有奔马毙犬于道;二、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之;三、逸马杀犬于道;四、有奔马践死一犬;五、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六、有犬死奔马之下。这虽是个古老而陈旧的故事,却反映了欧阳修对汉语修辞的重视和严谨,直到当代陈望道在著述《修辞学发凡》时,还对此津津乐道。他说:“依我看来,这都出于意思有轻重,文辞有宾主之分,所以各人的意见不能齐一。”
欧阳修注重修辞,千锤百炼,反复修改自己的作品。《诗人玉屑》卷八记载:新诗改罢自长吟。文字频改,功夫自出。近世欧公作文,先贴于壁,时加窜定,有终篇不留一字者。《四友斋丛话》卷23又记,欧阳公晚年,窜定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当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却畏后尘笑。”此亦名言。欧阳修这种不满足现状,不满足自己,刻苦用功、精益求精,对读者对后人负责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然而,这么一个严以责己,认真为文的一代宗师,也有认识偏颇、偶尔失误之时。唐张继《枫桥夜泊》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佳句广传,使古寺名声远扬。但欧阳修不以为然,未加实地考究,就在《六一诗话》中说:“句则佳矣,其实三更不是打钟时。”这话说错了。姑苏的寺庙在唐代是要敲分夜钟的,远在六朝,就有庙宇夜半鸣钟的记载。可见为文之人,光讲修辞是不够的。常言功夫在诗外,需要注意的方面还很多。
即使是修辞,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有说不尽的奥妙。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经过认真推敲,反复打磨,人与自然和谐,情与山水相融,堪称散文经典,是千古绝唱,使读者无不为之倾倒。但是遇到了与苏轼齐名的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他却大胆将其缩写成了一首歌词,合以声律,被之管弦,词牌名为《瑞鹤仙》: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游也,山肴野蔌,酒冽泉香,沸觥筹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太守谓谁?醉翁是也。黄庭坚的这首《瑞鹤仙·醉翁亭记》其骨架是欧阳修的,文学价值也不能同散文《醉翁亭记》类比。它的好处是将欧文的400余字,缩写改写不到100字,篇幅仅是原文的1/3,而主题却概括了进去。散文《醉翁亭记》,连用了21个虚词“也”字,《瑞鹤仙》亦以“也”字押韵,既保留了《醉翁亭记》的风格,又适应词的格律要求,确实是文坛上的异想天开,另一种别开生面。
欧阳修的刻意创新值得我们学习,黄庭坚不惧权威的敢作敢为,对我们也是一种启发。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这首词用独木桥体,隐括欧阳修散文名作《醉翁亭记》,同字协韵,唱叹有情,尽得原作之神韵。“环滁皆山也。”起句全用《醉翁亭记》首句原文。滁即滁州(今安徽滁州市),欧阳修曾任滁州知州。
起笔写出环滁皆山之空间境界,颇有一份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慰藉感,从而覆盖全篇,定下基调。下一个“也”字,已露唱叹之情。“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用原作“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之句意。词句更省净,直指环山中之琅琊。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更言深秀,倍加令人神往。“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三句,以便装句法,移植原作中“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下泉上者,醉翁亭也”等句的句意直点出意境核心之所,而语句更加省净。“翁之乐也。”此一句拖笔,变上文之描写而为抒情,词情遂愈发曳生姿。这句是词人统摄原意而自铸新辞,笔力之巨,显然可见。接下来“得之心、寓之酒也。”二句概括原作中“醉翁之意不酒,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之意不酒”原作文眼之句,而山谷却宁舍此不用,可谓独具慧眼。境由心生,故谓之得。酒为外缘,故谓之寓。此句较“醉翁之意不酒”,更为内向,更为深刻。“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此三句,囊括原作“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一节,于朝暮一节仅以日出二字点出,其余略去,而着力写四季。这是因为写四季尤可开拓意境之时间深度,从而与上文环滁皆山的空间广度相副,境界遂愈感阔大遥深,此类笔法,深得造境之理。只言景无穷,而乐无穷实已寓于其中,这又深得融情之法。词人运思之自由灵活由此可见一斑。
过片,将原文“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躬腰的样子,指老人)、提携(须提携而行者,指小儿),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一节,尽行打并“游也”这两字短韵的一声唱叹之中,笔墨精炼绝伦。下边着力写太守与众宾客之游乐。“山肴野蔌,酒冽泉香,沸筹霾。”筹,是用来行酒令、饮酒计数的签子。此三句,移植原作中“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投壶)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的意境、句意泉香酒洌,系泉洌酒香,倒装为的是增强语感之美。山肴泉酒之饮食,及此处略写的非丝非竹之音乐,正是野趣、自然之趣的体现。极写此趣,实透露出作者愤世之情。众人之乐以至于沸,又正是众人与太守同一情趣之证明。“沸”字添得有力,足见词人文思之奇。人心既与自然相合,人际情趣亦复相投,所以“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太守遭贬谪别有伤心怀抱,故返归自然容易沉醉。众人无此怀抱,故欢然而已。一醉一欢,下字自有轻重。此二句移植原作中“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几句句意。下边,“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三句,揉合“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及“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游宴,不用乐工歌妓弹唱侑酒,因有酿泉潺潺水声助兴。其所乐者何?众人不知,但太守实以与民共乐为乐。“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结句亦隐括原文结语:“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以雍容而平易之文情,表现了超越而深沉的哲思,即天人合一、与民同乐的乐观精神。
此词隐括原文,尽得文之精神,故全篇处处能表现乐于自然、乐于同乐之情景。尤其上片云“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下片云“太守醉也”,又云“太守乐其乐也”,反复暗示寄意所,处处都能于隐括之中不失其精神。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送汪太无道人。宋代。陆文圭。面带青山色,道人何处来。一台县日月,两袖裹风雷。铅鼎养活火,寒炉拨死灰。出寻方外友,不语又空回。
闻薛先辈陪大夫看早梅因寄。唐代。许浑。涧梅寒正发,莫信笛中吹。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 折惊山鸟散,携任野蜂随。今日从公醉,何人倒接?。
涵碧亭。魏晋。葛洪。雨歇留蒸湿,明来得翳凉。双嬉鱼欲动,万个竹添长。景到烦诗答,叹多厄日忙。兹游端胜绝,不是学高阳。
云锦溪棹歌五首 其五。元代。揭傒斯。溪上层层云锦山,垂杨尽处是龙滩。不是孤舟来逆上,何人知道世途难。
题画梅。清代。李方膺。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古意(二十首)。明代。袁凯。迢迢青云上,自昔为亨衢。亨衢岂无极,下视乃泥涂。商君变法时,宁知裂其躯。贵贱更迭来,荣辱在须臾。愿为双黄鹄,游戏江与湖。¤
八节长欢(送孙守公素)。宋代。毛滂。名满人间。记黄金殿,旧赐清闲。才高鹦鹉赋,风懔惠文冠。涛波何处试蛟鳄,到白头、犹守溪山。且做龚黄样度,留与人看。桃溪柳曲阴圆。离唱断、旌旗却卷春还。襦衤夸寄余温,双石畔、唯闻吏胆长寒。诗翁去,谁细绕、屈曲阑干。从今后、南来幽梦,应随月度云端。
山井。明代。李之世。小桥转过石岩隈,玉镜圆流印碧苔。见说一泓清似许,每晨亲汲供如来。
陈大家题董羽神变图。明代。王恭。神踪发幽秘,变化谁可知。玄感竟莫测,孰能驯扰之。当其永潜翳,曾不异蛟螭。时来一奋激,沛然与天期。
云川赵使君坐上和赋鸂鶒韵。宋代。苏泂。杏子花开水漫流,羡君得意在沧洲。莫将文采供人玩,怕入雕笼不自由。
送何秘丞。宋代。李觏。吴人作蜀官,万里溯惊湍。地俗虽云异,民情想一般。智明终戒察,政惠不须宽。前史多循吏,乘閒更熟看。
峡内三绝句。宋代。项安世。峡内为生绝可怜,那知世上有平川。生身未识三冬雪,仰面惟看一席天。
梁州令(同前)。宋代。晁补之。二月春犹浅。去年樱桃开遍。今年春色怪迟迟,红梅常早,未露胭脂脸。东君故遣春来缓。似会人深愿。蟠桃新镂,双盏相期,似此春长远。
题赤松山水图赠云南朱宪副子文。明代。潘希曾。赤松山水擅吾乡,争胜还闻有永阳。我赖画图偿梦想,君凭文字极揄扬。烟横秋巘重重碧,花点春流曲曲香。携向天涯漫相赠,滇云燕月两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