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

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朗读

译文

豆蔻枝头浮现着浅浅的春意,闺中少女换上了新做的薄纱衣,和煦的春风轻拂着她长长的衣袖。红日高照,姑娘卷起帘幕,只见画楼阴凉处,燕子双双飞舞。
见景思情,不由想起远方思念的人儿,于是插上用青玉磨成的步摇,戴上新颖别致的花枝,花叶上还缀有栩栩如生的蜜蜂,仿佛在起伏颤动。梳妆罢,她倚着栏杆凝望远处,只见那一片平坦如剪的芳草地上,仍不见他的身影。

注释

蝶恋花:词牌名。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豆蔻(kòu):植物名,又名草果。
软:和暖。
双飞燕:既表春来,古诗词中又常用作男女欢爱成双的象征或比喻。
拢鬓(bìn)步摇:古代附在妇女簪钗上的一种首饰,上有垂珠,行步则摇动,故名。多以金玉为之。青玉碾:指步摇上的配饰以青玉细磨而成。
缺样:此处指式样新颖,为普通式样中所缺少。
蜂儿:指以制作精巧的蜜蜂为饰物。
阑干:栏干。凝望:长时间眺望。
烟草:指笼罩着如烟薄雾的春草。平如剪:似剪刀剪过一样平整。

参考资料:

1、竺金藏,马东遥选注.蝶恋花:东方出版社,2001.01:61

2、王晓梅,朱莉雅改编.宋词三百首 插图珍藏本: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04:195

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这首词是写春愁的。谢逸博学多才,却屡试不第,其郁郁不得志之情则可想而知。由其曾作三百首蝴蝶诗,就不难想见其闲散、无聊、无所用其才的境况。如果说这首诗是摹写一女子,不如说是其自况。   

参考资料:

1、隗国等编注.蝶恋花一百首:中国工人出版社,1998.03:46

赏析

  谢逸是典型的婉约词人,他的词如其名,风韵飘逸,不沾脂粉香泽,尤其是闺怨词,写得温婉含蓄,深具花间派遗风。这首《蝶恋花》写闺怨,却不着一字言幽怨之意,情感表达十分曲折。

  “豆蔻”一句,写“春色”刚至,豆蔻梢头新生的花苞颜色尚“浅”。此时春意还未成熟,正如闺中少女的年华。首句用“豆蔻”隐喻闺中人的芳龄,可以想见少女如花一般含苞待放的娉婷和羞涩。

  天气渐渐回暖,因此少女“新试纱衣”,“纱”字点出新衣的质地,少女穿着薄纱,“拂袖东风软”,柔软的东风吹动她长长的袖。此处用一个“软”字,既点出东风的慵懒和软,也表现出少女所穿纱衣质料之软。她站在那里,长袖在暖风中缓缓飘舞,其袅娜多姿的倩影,令人心折。

  “红日三竿帘幕卷,画楼影里双飞燕”一句,写少女起床卷帘所见。从她睡到“红日三竿”才起床这一细节可以猜测,少女也许长夜难眠,所以天亮之后昏睡不起;也许她早早醒来,在床上百无聊赖地辗转反侧,直到日上三竿,不得不起来,才懒懒下床。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可见出少女的寂寞。

  起床之后,她走到窗边,将重重帘幕卷起,却见画楼的阴影中,有一双燕子飞过。燕子双飞,衬出人的形单影只。由此,闺怨情怀已暗暗溢出。词人虽未描写少女的心情,但她独倚窗边,对景伤情的模样,却如在眼前。

  下片并未承接上片末句所见之景,抒发情感,而是继续围绕少女的行动进行叙述。“拢鬓步摇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二句,写少女盛妆打扮。她对镜细细将鬓发收拢,在发髻里插上青玉步摇,戴上精致而罕见、上缀蜂儿的花枝。词人对头饰的描写,重点在于突出其华丽、摇漾微颤的特点,由此活现出美人的盈盈之姿。

  诗词中写闺中怀人,一般写女子“首如飞蓬”(《诗经·伯兮》)、“懒更妆梳”(杜安世《鹤冲天》),以表现幽居独处,无人眷赏的遗恨与哀怨。而此词却写少女精心打扮,表现她盼归的心情。一样的情怀,不同的描写,收到的效果也不一样。“不梳妆”言其独居等候之久,想念之深,心境之怨苦;而“盛妆”则符合少女天真的心性,也将怨情描写得不露痕迹。

  少女之所以盛妆,是为了等待远方的人归来,由此引出末句“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凝望处,没有归人的身影,只看见一川烟草,如剪刀剪过一样平坦无垠。萋萋“烟草”暗示游子不归之意(《楚辞·招隐士》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从盼归到无人归,由希望到失望,一扬一抑,将少女的怨怀描写得更加细腻深刻。词人不直说人未归,也不直写少女哀怨失落的心情,而用她倚栏所见之景收尾,使词境变得广阔,情思显得绵长。

参考资料:

1、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307

谢逸

谢逸(1068-1113),字无逸,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

谢逸朗读
()

猜你喜欢

城头落日黄云起,断草飞蓬满千里。
红尘一骑踏高回,半夜驱兵渡辽水。
马蹄行尽关山月,燕然山下沙如雪。
负戈泪落暗吞声,烟陇悲笳共幽咽。
()

时逼新秋旱愈加,穰穰无复满田车。云头迸电金绳出,雨脚垂天玉柱斜。

蜗上空墙留篆字,蚓穿平地破苔花。使君亭上诗成后,为播芳名及远遐。

()

角黍绿离离,茶瓜与客期。短衣悬艾艾,长命续丝丝。

燕乳过初夏,蜂喧恰午时。葵榴幸无恙,折取伴芳卮。

()
平生闻有洞霄奇,三载京华梦里知。
非藉贤侯为引领,那因小子获追随。
危坡滑滑凭与上,古洞阴阴秉烛窥。
万壑千岩游未遍,又催归骑向东篱。
()

懒于尘土混沉浮,羽服飘然物外游。洞里乾坤真是别,桂花开尽不知秋。

()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

嵇康任天性,傲散喜端居。自云安卑者,窃比老庄欤。

一月十五日,头面忘洗梳。危坐恣搔虱,于时懒作书。

()
中古风俗醇,田野多贤人。
沮溺识孔丘,渔父辞伍员。
后世多薄俗,往往妖孽作。
小则为胜广,大则为莽卓。
()
孤坐默默,倚杖沉沉。
石怀云而无像,松啸风而有音。
应兮珠盘不拨而自转,湛兮玉井随汲而弥深。
诸尘不受兮十分清气,三际无寄兮一片閒心。
()

悄悄人初寂,迢迢夜未央。秋声惟野树,月影自寒塘。

归路纡情远,旧游入梦长。故园有丛菊,花发似重阳。

()
近客之名从此有。
多谢风流,飞驭陪尊酒。
持此一卮同劝後。
愿花长在人长寿。
()

论心未尽又分襟,唱彻离歌酒漫斟。杖履数陪寻往迹,乡关无那促归心。

枫林晚映烟光薄,江水秋涵雁影深。他日相思隔吴越,便风须寄短长吟。

()

山木多蓊郁,兹桐独亭亭。叶重碧云片,花簇紫霞英。

是时三月天,春暖山雨晴。夜色向月浅,闇香随风轻。

()

逝水无回波,去箭无返筈。十载昭阳春,万里龙荒月。

风沙满宫衣,惨淡馀香歇。哀弦湿丝泪,泪尽弦亦绝。

()

忽辞同侣去,自喜水烟浓。江草有閒色,野僧无定踪。

衣韬方眼笠,瓶系曲枝筇。明宿枫桥寺,先听夜半钟。

()

翳尽珠明万象空,壶中只著小玲珑。乡来冀北藐群马,此去斗南能几翁。

渊默但知藏霹雳,清宁何必友崆峒。方城屹立青如削,万壑千岩在下风。

()
病夫不睡情须怨,老子难眠思却清。
况复斗横催角引,梅花烂熳散秋声。
()
粟粟坛坫,载是豆觞。
醇烈氤氲,普荐芬芳。
酌之维宜,献之维时。
民有报侑,灵用安之。
()

群山绿绕舟,云树乱春愁。石势窥人落,江声抱佛流。

古传海棠国,今上读书楼。缥缈三峨影,飞仙不可求。

()

脩岩如长廊,下有流泉注。山中古仙人,步月自来去。

()
功成轻举信良谋,心与鸱夷共一舟。
吕媪区区无鸟喙,先生轻负赤松游。
()

多年书问断,湖海竟悠悠。一见心虽满,相看泪忽流。

彩烟山色暮,碧濑月痕秋。明日登程去,鹡鸰河上愁。

()

旧游词客又燕关,岁莫逢君一解颜。把酒高台县落日,题诗寒色满苍山。

黄金宫阙行看近,白发风尘且未还。天上故人如见问,将携妻子鹿门间。

()

桐阴薇影小阑干。昼永琐窗闲。当日清谭赌墅,风流犹记乐山。
犀奁象局,惊回槐梦,飞雹生寒。自有仙机活著,未应袖手旁观。

()

滇池平,滇水清。滇南旷荡余空城,犬无夜吠鸡不鸣,将军奉诏初拔营。

几姓分旗遍行赏,同时帐下添厮养。何取边头户口繁,十年生聚滋奸党。

()
长安闻讣客魂惊,一夜关山挽不成。
夙昔但挥离别泪,如何能尽死生情。
风前残烛吹南浦,雪里孤身恸北平。
国士厚恩酬未得,夷门肝胆向谁倾。
()

庆历元臣后,勋名泰华主。

当年遗德泽,流裔尽英豪。

()

白眼慵开恐见人,登场傀儡一时新。揶揄鬼子拦街笑,为笑园公病又贫。

()

此纸无脂粉气,之子有山水淫。
当时以意摸定,今我以目登临。

()

茫茫大块洪炉里,何物不寒灰。古今多少,荒烟废垒,老树遗台。

太行如砺,黄河如带,等是尘埃。不须更叹,花开花落,春去春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