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明妃曲和王介甫作。宋代。欧阳修。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汉宫里有一位美貌佳丽,最初天子并不认识。
突然间要随着汉使离去,嫁给匈奴国君,要去遥远的边地。
姣美的容颜天下无比,一旦失去,要再得到可不容易。
虽然天子发怒可以把画工杀死,对于事情又有什么补益?
眼前的美丑尚且不能分辨,怎么能制服万里之外的夷狄!
汉代的“和亲”实在是笨拙之计,女子不要再用容貌炫耀自己。
明妃离去时伤心落泪,伤心的泪水哟,洒向花枝。
日暮黄昏狂风吹起,风起花落啊,飘向哪里?
漂亮的女孩大多有不幸的命运,不必怨天尤人,原应自己叹息!
参考资料:
1、赵山林,潘裕民编著.桃李春风一杯酒 宋诗经典解读: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10:48
2、陶文鹏主编.历史爱国诗歌选译: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02月:269-270
自汉代以来, 王昭君的故事一直是诗人们乐于吟诵的题材,但在主题上大多不出“悲怨”二字。嘉祐四年(1059)王安石(字介甫)作《明妃曲二首》,议论新警,一时和者甚众。欧阳修也作两首以和。
参考资料:
1、吴孟复 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 :131-134 .
这组诗第一首头四句,破空而来,用类似散文的诗语,写胡人游猎生活,晴示胡、汉之异。接着以“谁将汉女嫁胡儿”,接到明妃身上。写明妃以“汉女嫁胡儿”,以“如玉”之颜面,冒“无情”之“风沙”,而且“身行”之处,连“中国(指中原)人”也看不到,明示明妃“流落”之苦。接下用“推手为琵却手琶”,紧承“马上自作思归曲”。“推手”“却手”,犹言一推一放。“琵琶”本是象声词,如同现代说的“噼啪”,以乐器之声为乐器之名。一推一放,噼噼啪啪,刻画明妃满腔哀思,信手成曲。但琵琶哀音,却十分感人,连胡人听了“亦咨磋”不已。这种写法与王安石“沙上行人却回首”相同。以上三层,由胡、汉习俗之异,写到明妃流落之苦,再写到明妃思归作曲,谱入琵琶,层次井然,而重点在于这一琵琶“新声谱”。因为作者正是要就此抒发慨叹的。
“玉颜”句承上;“琵琶”句启下。脉络十分清晰,而笔势极为矫建。作者所要讲的就是琵琶“传入汉家”以后的反应。明妃的“思乡曲”,本应引起“汉家”的悲悯、同情与愤慨;然而“汉宫”中却将其视为“新声谱”来“争按”,以别人的苦楚,供自己享乐。“遗恨”、“苦声”并没有激起应有的反响。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汉宫中“纤纤女手”“学得琵琶不下堂”,正是因为统治者喜好这种“新声”的缘故;而喜好这种“新声”,正是因为他们“生于深宫之中”,根本不知道边塞之苦。这里讲的就不止“纤纤女手”了。自石晋割弃燕云十六州,北边广大地区在北宋一直没有恢复,有许许多多“流落死天涯”的百姓。仁宗时,辽国、西夏交替侵扰,而宋朝君臣却仍粉饰大平,宴安如故。“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这正是作者对居安忘危、不事振作的宋朝君臣的揭露与谴责。以前写明妃的人,或写明妃个人遭遇,或借以抒发“士不遇”的感慨,欧阳修却从夷夏之辨讲起,从国家大事着眼,这是他高于前人之处。而且,议论国事,却只就琵琶“新声”而言,能从小中见大,因而较《和王介甫明妃曲》后篇的“在诗中发议论”,艺术性更强。
第二首诗中“汉宫”四句化用西汉李延年诗歌之意,略叙明妃事实,笔力简劲。“绝色”两句,紧承前四句,妙在完全用“重色”的君王的口吻说话;“虽能”两句转向责备汉元帝,就事论事,语挟风霜。但这只是为下边两句作铺垫。
“耳目”两句,为全篇警策,宋人说它“切中膏肓”(《诗林广记》引钱晋斋语),得以广泛传诵。诗人说,眼前的美丑尚不能辨,万里之外的“夷狄”情况何以判断?又何以能制定制服“夷狄”之策呢?这是极深刻的历史见解,而又以诗语出之,千古罕见。事实却不是“制夷狄”而是为“夷狄”所“制”。因而自然引出“汉计诚已拙”这一判语。
“汉计诚已拙”语简意深,是全诗主旨所在。汉代的“和亲”与宋代的“岁币”,同是乞求和平,为计之拙,正复相同。诗中表面上是说汉朝,实际上是说宋朝。妙在一经点出,便立即转入“女色难自夸”,以接回明妃身上,否则就成了《和亲论》而不是《明妃曲》。
“明妃去时泪”四句,用泪洒花枝,风起花落,渲染悲剧气氛,形象生动,但主要用以引起“红颜”两句。这两句要明妃“自嗟”“薄命”,怨而不怒。欧阳修对王安石诗中讲的“人生失意无南北”、“汉恩自浅胡自深”等语,也像王回等人一样,有所误解,故下此两句,以使之符合于“温柔敦厚”的“诗教”。欧阳修、王安石的思想境界之差别,亦于此可见。但解释时也不能太坐实,像钱晋斋说是“末言非元帝之不知幸于明妃,乃明妃之命薄而不见幸于元帝”,则与篇首“天子初未识”,“耳目所及尚如此”相矛盾,有失于诗人“微而婉”之旨。
前一首写“汉宫”不知边塞苦,后一首写和亲政策之“计拙”,借汉言宋,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其间叙事、抒情、议论杂出,转折跌宕,而自然流畅,形象鲜明,虽以文为诗而不失诗味。叶梦得说欧阳修“矫昆体,以气格为主”(《石林诗话》),这首诗正是以气格擅美的。
参考资料:
1、吴孟复 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 :131-134 .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上元前再金题南庄壁二首。宋代。晁说之。苍皇徒步子孙随,倒邑空城失所之。十日不通京国信,一灯谁忆上元时。大河难阻金人过,远道休论铁马期。弭难九州宜祭鼎,庆云翔鹤误声诗。
李才翁懒窝。宋代。林宪。山林日月长,城市炎凉急。方看夏太清,已觉秋淅瑟。因之念故山,鹤归松露滴。收足否愿余,此舟徒役役。
送陈献甫之云栖。明代。王志坚。宝刀陇上日初沉,壁观峰前云正深。四十八声清夜发,教人失却少年心。
柳梢青(舟泊秦淮)。宋代。张鎡。 天远山围,龙蟠淡霭,虎踞斜晖。几度功名,几番成败,浑似鸥飞。楼台一望凄迷。算到底、空争是非。今夜潮生,明朝风顺,且送船归。
神弦曲(四首)。明代。王彝。黄屋龙颜死灰色,宝鼎嘈嘈人血碧。漠鬼入云成辟历,轰破当年霸王魄。汉家日月上天飞,照见庙前神树枝。万骑阴兵去如水,酒痕洒殿酣春蚁。风过阴廊闻堕珥,毾?舞罢虞姬死。¤
江心寺送苏紫溪。明代。游朴。江门尊酒重徘徊,风送惊涛入客杯。鳌背不随流水去,龙宫偏为别筵开。潮回海曲槎难系,日落城阴角屡催。咫尺忽成千里隔,飞鸿何处帛书来。
巧翦合欢罗胜子,钗头春意翩翩。艳歌浅拜笑嫣然。愿郎宜此酒。行乐驻华年。
未是文园多病客,幽襟凄断堪怜。旧游梦挂碧云边。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雁后归(临江仙人日席上作·三之一)。宋代。贺铸。巧翦合欢罗胜子,钗头春意翩翩。艳歌浅拜笑嫣然。愿郎宜此酒。行乐驻华年。未是文园多病客,幽襟凄断堪怜。旧游梦挂碧云边。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虞美人。元代。赵孟頫。池塘处处生春草。芳思纷缭绕。醉中时作短歌行。无奈夕阳、偏旁小窗明。故园荒径迷行迹。只有山仍碧。及今作乐送春归。莫待春归、去后始知非。
胡志忠题户。清代。佚名。恃勇祸必婴,恃强势必倾。胡为万金子,而与恶物争。休将逝魄趋府庭,止于此馆归冥冥。
幽居书事。宋代。陆游。安命知天更不疑,幽居最爱早寒时。手中书堕初酣枕,窗下灯残正剧棋。鲜鲫每从溪女买,香菰时就钓船炊。山阴清绝君须记,雪里骑驴未办诗。
柳花。宋代。宋祁。休誇濯濯映高楼,枝里征花自不收。回雪有风尝借舞,落梅无笛可供愁。白门暝早随鸦背,京兆情多拂马头。莫惜馀温添翠被,有人凝绝在孤舟。
冷泉亭放水。宋代。范成大。古苔危磴著枯藜,脚底翻涛汹欲飞。九陌倦游那有此,从教惊雪溅尘衣。
周仲章通判润州。宋代。梅尧臣。昔过京口山,断崖如巩洛。抱谷黄芹泥,百丈耸垠堮。山岭与江面,地脉水可度。欲凿无浅泉,孰云南土薄。君为别乘去,便比北州乐。已免卑湿忧,仍离鴞鹏恶。况逢休明时,秋堞罢严柝。夜爱寒江潮,月临甘露阁。置酒发浩歌,万里波欲却。霜蟹肥可钓,水鳞活堪斫。纵饮不须休,未应沧海涸。终当笑杨雄,穷壁常寂寞。更知首阳人,薇蕨事亦错。不若阮步兵,醉鞍伸两脚。太守必吾徒,傥能时就酌。
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唐代。白居易。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张子固奉命封册长白山回以诗送之。南北朝。王寂。劳生汨没海浮粟,薄宦飘零风转蓬。我昔按囚之汶上,君今持节出辽东。分携遽尔阅三岁,相对索然成两翁。健羡归鞍趁重九,黄花手撚寿杯中。
泗水驿楼晚眺。清代。李英。策马淮西路,飘飘作远游。关山频击柝,疲病独登楼。河绕龟峰出,天连泗水流。不堪羁客思,吹角送残秋。
寄题程元成纷事山居三咏·秀野堂。宋代。杨万里。梅竹来禽带月栽,牡丹菡萏照江开。新安见底正如此,旧雨故人从不来。秀色野香供雪饮,名章俊语用云裁。无论独乐兼同乐,琖面春风翠作堆。
和传国开县丞竹涧韵。宋代。陈文蔚。随宜适意小轩亭,傍竹临流取次成。地接园池山迳近,畦分花木四时平。秋风日有酒杯乐,径石时敲拄杖声。既有清湾堪钓月,可无一叶小舟横。
苏幕遮。宋代。杨泽民。日烘晴,风却暑。帘幕中间,紫燕呢喃语。嫩竹新荷初沐雨。曲槛幽轩,四面明窗举。夏初临,春又去。不愿封侯,祗怕为羁旅。溪上故人无恙否。欲唱菱歌,发棹归南浦。
陪淮南转运魏兵部游濠上庄生台。宋代。梅尧臣。周当战国时,何为守静正。干戈既日寻,仁义固不竞。天下皆跖徒,宁知圣为圣。是将万物齐,不顾千金聘。所以忘形骸,所以保性命。安能小仲尼,岂不识世病。我从魏公来,访古停乌榜。聊识贤者心,吁嗟一长咏。
愧故人。宋代。文天祥。九门一夜涨风尘,何事痴儿竟误身。子产片言图救郑,仲连本志为排秦。但知慷慨称男子,不料蹉跎愧故人。玉勒雕鞍南上去,天高月冷泣孤臣。
国公诸世子邀登镇海楼次韵。明代。释今无。层楼高峙镇南天,此会如逢阆苑仙。海国乐闻閒暇日,山僧登记太平年。关河带砺皇图壮,冰雪文章世子贤。呼吸自应通帝座,彩云飞到碧窗前。
长安道。明代。卢龙云。长安佳丽地,自昔帝王州。六衢通绣户,九陌夹朱楼。名花娇上苑,垂杨荫御沟。宝马如龙度,香车似水流。往来朝七贵,经过暮五侯。结束郊畿满,歌舞狭斜留。赤日应难措,红尘可自由。试看外州客,频来易白头。
送鲜于运使西归。宋代。晁公溯。飞鸟避汉节,朔风扬旆旌。光茫候躔次,始见入蜀星。父老喜公至,来临此江滨。阳侯为先驱,归指唐安城。君恩解烦剧,剑履休殊庭。众闻驷马还,当为故乡荣。眷兹峡中郡,念昔德化深。民无暴敛困,士感铨衡平。自闻有行色,愁云黯秋阴。已应江妃瑟,泠然作离声。大江亦安流,不复洪涛惊。天水相与碧,云山无限青。乃知盛德士,扶持有神明。但恨济世具,遽起怀归心。宁无北阙念,未忘东山情。君王正仄席,漏下开延英。如公藉甚久,名闻汉公卿。当赐宣室召,不但问鬼神。金印有斗大,锦衣无夜行。愿言不俟驾,起焉慰苍生。自嗟代舍客,蒯缑郁悲音。久落糠秕后,日随车马尘。不意侍广座,见谓非凡鳞。假之风雷势,欲令化南溟。误当一鹗荐,敢冀万里程。独念知己难,感激爰至今。时来或可勉,庶隔云母屏。
对月。宋代。周密。空寒坐庭玉,四至皆白天。千林无俗声,一叶时琤然。竹高散飞霜,池冷镕流铅。月以虚而明,心以虚而玄。心光射月彩,炯炯彻九渊。高吟撼老桂,惊起秋兔眠。
严陵滩下作二首 其二。宋代。李纲。帝座高悬汉客星,樵渔今亦想英声。钓台直下三千尺,谁谓先生只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