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钩·送春

金凤钩·送春朗读

赏析

  这首词抒写春恨。上片着力描写留春无计的遗憾,下片写寻春而觅得的欣慰之情。

  “春辞我,向何处?”这二句起首便设问,这一方面为下面的感叹找到一个适当的喷射口,另一方面又为下片寻觅春的归路设下伏笔。

  “怪草草、夜来风雨”与“春辞我”相呼应,词人说:春啊!你为什么要辞我而去呢?你为何去得又是那样草草匆忙呢?既不打招呼,又毫无留恋,便这样匆匆走了。“夜来风雨”似乎是在回答一二句的诘问,实际上只是点明了春归的缘由和去向:春啊!你是被夜来的横雨狂风挟持而去了吧!这横风狂雨既指自然界的“夜来风雨”,也可指政治的雷雨风暴。词人在仕途中并不得意,他曾有过几度宦海浮沉颠沛的经历,因而不管是实写还是虚写,这“夜来风雨”送春归的意象,总包含着诗人自己命运的影子,是宦海中的风风雨雨,草草地送走了诗人的青春年华。这表达了词人对“春去也,太匆匆”的留恋、怨怼与惋惜之情。

  “一簪华发”几句,由物及人,由景入情,正由于青春草草而逝才落得今朝“一簪华发”。这“一簪华发”不仅意味着年龄的衰老,青丝成雪,而且还包含着饱经沧桑、遍尝忧患的内涵。由此,下句的“少欢饶恨”则是自然而然的了。春光是留不住的,从而青春也是难以挽回的。这含蓄曲折地表达了词人对青春易逝的憾恨。

  下片,词人的情绪心态却来了一个巨大的转折,“春回常恨寻无路”是情绪上的过渡,对上片抒写的情景是一个形象的总括,而“常”“路”二字却为下文的词句进行了铺垫:“常恨”意味着往昔,而今将有一种新的心境产生,往昔的“无路”即暗示着今朝的有路,这样词作便极为自然地过渡到下句。

  “试向我、小园徐步,”这里“试”与“无路”紧密相连,正因为“无路”而企求“有路”,才“试”着前去探索。“试向我”中的“我”字,强调了只有在“我”自己惨淡经营的园地里才有永恒的春色,这正是一种象征性的暗示。

  “一栏红药,倚风含露”紧承上句,十分形象传神地显现了词人的小园中,春光永驻的景象。一栏鲜艳娇嫩的芍药花倚风而立,含露而开,仪态万方,艳丽异常。这里“倚风”,写出了芍药绰约飘洒的风姿,“含露”画出了它鲜润欲滴的妩媚。那临风摇曳含露而开的芍药花,不正是春天的极富情趣的象征吗?不也正是词人理想、希望、事业、追求的写照吗?不也正是一个纯洁无瑕的美的缩影吗?

  “春自未曾归去”紧承前两句,词人以芍药花作为不凋的春光的标志,由“倚风含露”的“一栏红药”联想到“春自未曾归去”便显得十分自然,毫无矫饰之处了。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补之朗读
()

猜你喜欢

柳缘花红春鸟啼,明明祖意报君知。
个中直下知端的,已落吾家第二机。
()

与君别,情易许。执手相将,永远成鸳侣。一去音书千万里。望断阳关,泪滴如秋雨。

到如今,成间阻。等候郎来,细把相思诉。看著梅花花不语。花已成梅,结就心中苦。

()

乳壳中函天浑沌,浮筠破处三嶙峋。

()

僦楼如斗大,不与懒相便。
杯酒常妨饭,瓶花亦费钱。
狂踪依客燕,短梦怯啼鹃。

()
扣户无人问四邻,萧然木榻满黄尘。
知君只在长安市,画得燕山卖与人。
()
天末孤鸿远,园荒一径深。
畦蔬供小摘,家酿慰孤斟。
斋日浑无事,春天故作阴。
濬池兼插柳,取次见吾心。
()
一阳生也,树头惊起双双鱼,石上迸出长长笋。
即日伏惟两序,高人现前清众。
履兹长至,倍膺戬谷。
喝一喝,俗气未除。
()
崎岖千万山,踏破青鞋底。
何似引章泉,同耕老兄弟。
()
春殿曾收最上科,甘泉扈驾早鸣珂。
金陵已奏三年课,玉烛宜调四气和。
()

禁酒停歌罢笑,听雨焚香煮茶。欲借陶公木屑,共散维摩天花。

()
西斋前后半松筠,万虑澄余始见真。
不谓天光明净处,又能时忆旧交亲。
()

缠缚千遭趁酒巡,环观巧手竞称神。
莫言名利如韁锁,猛烈抽身亦在人。

()

日接林中侣,时来方外群。楚山隐几见,羌笛卷帘闻。

绿树啼黄鸟,青天流白云。北窗閒悦绎,柱下五千文。

()
野人似我真如鹿,六月披裘受清福。
兴来枕石学云眠,瑶草琪花相伴宿。
飞蝶时时上我身,但见香云不见人。
早知世外容疏懒,悔往尘寰四十春。
()
驿骑联翩至。
道台家、筹边方急,酒行姑止。
作么携将琴鹤去,不管州人堕泪。
富与贵、平生无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