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子夏偶成

壬子夏偶成朗读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朗读
()

猜你喜欢

秀发千峰霁,清涵万里秋。
沧江天上落,明月镜中流。
眼与魂俱断,身依影独留。

()

万丈松风吹客衣,月明山色望霏微。石泉洞古春长在,云谷天空鸟自飞。

此日登临仙犬吠,十年踪迹主人非。岩花似领无言意,且向樽前一咏归。

()
艰难当不减腰围,过尽瞿塘几夕晖。
万里江山劳疾置,一番书札枉亲挥。
尘埃好却西风扇,行李仍从北道归。
底处最关天下事,秋来马不齕民肥。
()

芙蓉峰下是乡邦,未许归帆溯浙江。
天下文章宁有几,斗南人物恐无双。
心期久与三乘契,笔力真能九鼎扛。

()

三伏炎蒸喜渐收,新凉河汉属清秋。数声树底蝉方变,几点窗间萤自流。

怀人极目蒹葭水,四方云集纷才子。衣马同游思转多,鞭弭相从业未弛。

()
窝名安乐直堪咳,臂痛头风接续来。
恰见安之便安乐,始知安是道梯阶。
()

多为裁诗步竹轩,有时凝思过朝昏。篇成敢道怀金璞,

吟苦唯应似岭猿。迷兴每惭花月夕,寄愁长在别离魂。

()
应感虽无地,栖真自有缘。
宝坊开泗水,香露散秦川。
草乱遗庵废,珠明旧相圆。
丰碑传异事,细字刻诚悬。
()

坐栋穿帘尔亦惊,纷纷红紫遍春城。群冲海雾寒应阻,对语堂花暖却明。

去住溪山他日梦,主宾天地世人情。即论迟暮心难巳,切恐差池恨转生。

()

娟娟天上月,乃有盈与亏。区区世间人,宁无别与离。

月亏尚有盈,君别无回期。月朒重可待,君信不可持。

()

岘北焚蛟浦,巴东射雉田。岁时宜楚俗,耆旧在襄川。

忆昨经过处,离今二十年。因君访生死,相识几人全。

()

玉辔上沙堤,金鞍戍碛西。何如寒涧底,落日蹇驴嘶。

()
谁将绝景傍家边,举足溪山已满前。
莫恨微管清俸少,一亭风月不论钱。
()

积雪动连旬,岁华复相迫。中夜坐彷徨,窗明如月白。

竹炉火正红,玉盌浮桐叶。晓起看青山,同云天一色。

()

()
平林风静坞云轻,一掬寒泉荐客情。
会与此山重有约,何妨一日一经行。
()
生前图形燿凌烟,死后起冢高祁连。
垛楼阴合苍官立,辇路苔生石翁泣。
吴人最重十月朝,纸钱挂冢风飘飘。
积金至斗命可买,玉带貂冠镇长在。
()

蜡炬绕红鸾,盆花玉露漙。
无家憎月色,多难薄春寒。
毛颖时旌鬼,黄金少铸官。

()

柳丝细织晓烟青,恻恻春寒长短亭。
马度山腰蹄尚懒,湿云如梦未全醒。

()

老骥伏枥志千里,烈士松心同不已。因思饮水向天山,枕上边声梦中起。

昨者试洛江之干,蹴踏细浪成狂澜。青丝络头系乘柳,云湿五花犹未乾。

()

古人重倾盖,那惜相知新。去者日以隔,来者日以亲。

何意白首交,乃作行路人。远迹爱丛莽,养痾越台滨。

()

晓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南陌脂车待发,东门帐饮乍阕。正拂面、垂杨堪揽结。掩红泪、玉手亲折。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

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嗟万事难忘,惟是轻别。翠尊未竭,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

()
蓬蓬窣窣,睡梦惊回早。
谁为散天花,遍人间、夜深分晓。
虚空幻出,富贵照乾坤,琼万顷,玉千株,莫道壶天杳。
平明三尺,拣江南道。
()

山钟飞作郡楼声,访古人来百感生。叶叶莲花开怪石,留衣亭畔独题名。

()

康郎读书本勃窣,羞作儒生酸到骨。偶逢四海未解兵,气如秋鹰眼如鹘。

布衣杖策丞相前,官军尽扫长蛇窟。燋头烂额已论功,况子当年陈调曲。

()

碧山溪径静,见月自徘徊。洞里寒梅落,楼头短笛催。

红尘江北去,孤雁幕南来。芳草庭前绿,惟馀沧海隈。

()

抗手春明话别离,为君重赋七闽诗。官曹盐铁酬文学,佛寺金银卧武夷。

目断紫骝红杏苑,歌残黄鸟绿杨枝。侧生饱啖枫亭下,可忘京华识面时。

()

家乡遥在越城南,酒国相携恣所探。游冶可能同侠少,綵毫时复倚清酣。

十离洪度应何远,一石淳于愧未堪。漫向妆台留姓字,镜中双鬓已毵毵。

()

南指陵阳路,东流似昔年。重恩山未答,双鬓雪飘然。

数仞惭投迹,群公愧拍肩。驽骀蒙锦绣,尘土浴潺湲。

()

绿竹琅玕色,红葵旌节花。
开窗风细细,窥户月斜斜。
活计无多子,文章自一家。

()

歌酒栏干事已非,玉人惆怅卷罗帏。可堪荏苒争先谢,更不踌躇各自飞。

尽扫庭枝风敛怨,偶粘尘网雨冲围。今朝蝶似长安客,差况残春寂寞归。

()

华发相将五十年,飘飘剑佩向淮天。床头一卷春秋学,梦里犹闻殿下宣。

()
平时觞咏妨生理,此去狂疏托上官。
但使推敲贷冲节,不烦排日报平安。
()

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吹满扬州。

相看醉舞倡楼月,不觉隋家陵树秋。

()

射宫围棘断经过,閒却秋声太液波。风定碧帘闻禁漏,夜残银烛见星河。

仙人共对青藜杖,词客孤眠白玉坡。弱水蓬莱三万里,不知何处月明多?

()

懒出东郊路,因逢日稍暄。暮云低古堞,流水避山门。

麦饭浇中野,尊醪贳近村。因思故园梦,黄犊绕平原。

()
句容郭里望三峰,绿翠芙蓉杳霭中。
安得与君骑两鹿,碧岩深处听松风。
()

昨宵嫌冻雨,今日喜春风。
野草浮新绿,园花结小红。
渐将农事动,无奈病魔攻。

()
丕承三后绩,盛烈古难陪。
纳谏书囊集,谈经殿阁开。
御弧圆月满,宸翰舞鸾回。
冠剑虽归葬,英风万祀恢。
()

人生难得古稀龄,况乃重看九度蓂。庆衍芝兰盈谢砌,义沾恩宠出尧庭。

卷舒任我心何累,饮啖兼人体自宁。遐算定同师尚父,榆川山色共青青。

()
百岁三之日,如君乃若然。
谢庭凋玉树,楚泽毙兰荃。
堂有双亲老,身无寸禄缘。
英魂傥犹在,泣我此诗篇。
()

大儿复出门,愁乏书家信。家信忽然来,开缄就灯烬。

认是次儿笔,文理颇明顺。先言母氏安,次述年荒馑。

()

文彩风流冠一时,三池聊作凤凰池。
新诗到处传桐叶,丽唱他年满竹枝。
归梦故应怀古括,清谈还喜对峨眉。

()

两公才力可争雄,翰墨频收战胜功。笑我穷年辨乌舄,却将人事校鸡虫。

()

立残银漏未更衣,闻道龙池驻翠騑。卫士夜深传画烛,御街尘起侍臣归。

()

童时了了记观河,六十三年忽已过。眼暗耳聋知老否,葛凉裘暖奈身何。

一帆去国谈何易,万卷无家累亦多。爱惜精神图省事,明年兼拟谢诗魔。

()

巡岳方南狩,朝宗尽北流。同来预从事,俱幸奉宸游。

山水依然在,庭闱不可留。惟馀几驯鸟,相伴一荒丘。

()

长安晓日丽城闉,鸣玉朝来会北辰。紫府屏开翔翡翠,御炉香篆动麒麟。

履端共庆闻天语,瑞应抽毫记史臣。怀曝此时何处献,观风还向帝庭陈。

()

澄潭初月影微微,雨过凉生透葛衣。十里乱蝉风两岸,藕花香送钓船归。

()
初莺细雨。
杨柳低愁缕。
烟浦花桥如梦里。
犹记倚楼别语。
()
缅怀海县游,不作千山隔。
虽偿还俗债。
兹复望霓厄。
孰知赫曦中,欻有油云升。
()

巫山高,上摩千层之青天,下渺万丈巫峡之重渊。

云胡为哉生其巅,朝飞去,暮来旋。登山步云,令人神飞。

()

吴王铸剑处,榛莽无馀城。福地岂终閟,重开似蓬瀛。

琳宫起璇榜,掩映千花明。肃肃演朝仪,冠裳集群英。

()

挟策漳滨两韶稚,君后南随州计吏。
相逢冠岁璧池头,顿觉词华使人惴。
谓宜云路恣腾踏,岂料霜蹄多蹶踬。

()

五女誓终养,贞孝内自持。兔丝自萦纡,不上青松枝。

晨昏在亲傍,闲则读书诗。自得圣人心,不因儒者知。

()

客梦江湖远,穷居骨肉离。
尺书无寄处,中夜不眠时。
念尔衣裘薄,满怀风露悲。

()
人之所甚患,饥渴与寒暑。
粗免则已矣,过计安用许?自奉非其分,三彭将嫉汝。
寓形天壤间,大抵皆逆旅,但能饱菜根,何地不可处?堂堂七尺躯,切勿效儿女。
()

世人欣捧檄,而汝独陈情。问寝春朝美,披襟游思生。

客愁过夏缓,诗句渡江清。指点娄侯国,徘徊亚子城。

()
韩门今日有真传,兴起斯文四百年。
可惜飞龙卧荒枥,闲看翠翮落虚弦。
()

快束行装稳著鞭,梅边已报小春天。
程工鹏翼三千里,名继龙头二百年。
花插一枝趋燕喜,云占五色对胪传。

()
花叶自低昂,攀折人不舍。
偷实定短人,朔辩愧黄马。
()

雨入孤城草木新,香红半逐马蹄尘。却怜杜宇无情甚,不解迎春祇送春。

()
春申林际望漫漫,曩日诗盟未渠寒。
心事流萤光自照,才华残蜡泪将干。
忻闻利病摭千古,会见招邀并二难。
为道西山多爽气,何时杖策一来看。
()
我自归林下,亦复与世疏。
赖有善知识,时能过吾庐。
伴我说道话,我爱读佛书。
师为岩上去,我亦为膏车。
()

何人开竹院,有客洗梨妆。傍柳通幽径,寻溪度石梁。

落花春已半,啼鸟日初长。徙倚东风外,高情讵可量。

()

微步瑶阶不动尘,妖娆岂慕宋东邻。手援仙桂沉吟处,谁是龙头苐一人。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